幼儿教师的需要特点及管理策略

2012-07-14 19:40:47来源于:六一儿童网 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幼儿教师,,需要,特点,及,管理,策略


导读: 【内容摘要】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幼儿教师做为幼儿园的主体,是有目


 

【内容摘要】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幼儿教师做为幼儿园的主体,是有目的、有计划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对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为管理者,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应抓住人和人的积极性这个核心。而需要正是人的积极性的原动力,因此本文分析指出了幼儿教师的需要主要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创造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通过分析幼儿教师的心理需要,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优化幼儿园的人际环境;尊重个体,团结合作;用“成就”来调节、指导教师的行为;实施“培训”工程等。
  
  【关键词】幼儿教师 需要 管理策略
  【正文】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力军,对于幼儿园的发展和保教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意识,以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师管理工作的的核心目标。对于教师群体而言,需要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是激发积极性的原动力或动机“有欲而后有为”。所以管理者的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应在充分尊重、充分了解管理的对象—广大教师需求的前提下实施,尊重教师的需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满足她们的这些需要,创设一个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环境和氛围,以唤起每位教师的内驱力,以激发她们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园工作质量的的提高。
  一、幼儿教师的需要
  需要是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需要一旦被意识到就以行动的动机形式表现出来,被意识的需要就会作为动机来支配人的行动。因此说,需要是激发积极性的原动力或动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正是人们永不满足的需要,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幼儿教师的劳动是以自己的德、识、才、学作用于幼儿,引起幼儿的积极反应,导致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同时幼儿园还有别于小学等其他教育机构,它是以保教工作为中心,寓教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的特殊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幼儿教师“老师和妈妈”的双重角色。正是由于幼儿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特殊需要。
  (一)归属和爱的需要
  归属的需要就是参加和依附于一定的组织等的需要。爱的需要包括给予爱和接受爱,因此实质上也是一种归属需要。
  我国现行的绝大多数幼儿园仍为女性一同天下的格局,女性独特的身心素质决定了幼儿教师具有情感细腻、敏感、情感需要特别强烈的特点。她们特别希望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他人的关爱,获得大家的认可。而且,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友好相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教师面对身心发展稚弱缺乏独立行为能力的幼儿,不仅要教育他们,还要给予细致的养护和照顾。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孩子 ,爱是相互的,教师爱的付出也会得到幼儿爱的回报。这样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开发幼儿智力,更有助于教师与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尊重的需要
  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是智慧的化身,行为的楷模,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把教师自己效仿的对象。黑格尔曾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灵中最完美的偶像”,对于身体和心理仍不成熟正处于迅速发展过程中幼儿来说,这一特点更为显著。教育工作是双向活动,幼儿来园后和教师朝夕相处,教师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幼儿。这种影响在塑造幼儿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难以比拟的,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它不仅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直接证明着教师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能性,这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所以教师都很重视自我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她们有着强烈的自尊需要和受人尊重的需要。社会对教师的尊重,会使教师体会到生活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从而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效果。
  (三)创造的需要
  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形式不限于单一的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涉及幼儿生活、游戏、观察、教学、劳动等等多种形式,非正规教育的比重更大。大量的教育是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因此,幼儿教育工作难度更大,更富于挑战性、创造性。教育过程中,教师需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多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组织教育活动。教师还要注意在一日教养活动中,创造性的处理各种问题,随时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把教育工作的计划性与灵活性很好的结合起来。
  幼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积极能动性,不断探索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的运用,活动内容材料的选择,教育环境的创设等,结合实践,科学育儿,逐步提高保教质量,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探索和创造适合本地实际和本人教育风格与特色,使幼儿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实现教无定法,是为至法的境地。
  (四)求知的需要
  教师扮演着人类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为此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我们常说:“老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碗水”。因此,教师要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的从人类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
  树木只有根深,方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一个国家教育发展之本,只有以早期教育为根奠定健康起点之后,逐步向上成长,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肩上担负的重任。幼儿教师要想出色的完成任务,必须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大大增加,新理论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教师为了能更好培养幼儿,必须不断的学习。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恰当解答他们的疑问,教师也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五)成就需要
  随着近年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成就需要”显得异常突出,处于知识分子阶层的教师群体,着重成就、看重精神鼓励的心理倾向则更为明显。她们大多有比较强烈的进取心、好胜心。尤其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她们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她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上能有所成就,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希望得到别人——同事、幼儿园、社会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他人赞许、钦佩的目光中体会到被人理解、为人尊重的愉悦。
  可以说,对于教师群体而言,需要是一种内在动力,而“成就”更是她们奋发向上的一种巨大的力量源泉。
  二、管理策略
  当代管理决策论者西蒙曾说过,“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者,领导艺术的核心在于激励下属积极主动地工作。”幼儿园的管理者要随时了解教师在想什么,有哪些需要,根据教师的需要特点与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合理需要,从而激发积极性。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优化幼儿园人际环境
  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团体的形成。一个有高凝聚力的团体对其每一个成员都有吸引力,其成员会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
  优化幼儿园的人际环境,管理者要注重运用情感的管理手段。情感是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人们在生活中之所以趋善避恶、近美离丑等,都是情感在起作用,人际交往也如此。一般来讲,彼此相悦能增进人际吸引力。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以情感为媒体。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应善用情感艺术,以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做到与每位教师坦诚相见,平等对待,做教师的知心朋友。清楚地了解每位教师的心理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用情感手段激励他们热爱事业和幼儿;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体贴、关心、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用诚挚的语言给予教学上的指导;用商量的口吻安排工作;做到以情动人,以爱换心。比如,园所可为教师举办生日聚会,加强大家的情感沟通,让教师把幼儿园当成一个大家庭。此外,还可通过免费为教职工提供早餐、工作餐等举措,使幼儿园中的每个成员“被爱”、“被关怀”的需要得到满足,使教师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同时,管理者还要注意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教师,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更要避免因亲你而疏他而人为造成矛盾削弱了集体的战斗力。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园长的情感投资是维系与教职工和蔼关系的粘合剂。
  其次,优化幼儿园的人际环境,管理者还应注重创设宽松的精神心理气氛,建立和疏通信息沟通渠道。管理者要能用人所长委职放权,相信教师能够负起责任,采取他认为应当采取的措施干好工作,完成任务。如果处处监督提防,不敢放手,大事小事必须由领导“拍板”则不利于激发积极性,容易造成压抑紧张的氛围。此外,管理者与教师都能充分做到相互沟通,相互了解,让每个教师都能充分表现自己,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园所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人和”、民主的氛围。否则,联系渠道不畅,就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就更谈不上“人和”。
  (二)尊重集体,团结合作。
  在一个集体中,个人的智慧和团队的合作是缺一不可的。怎样能促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又能达到团队的和谐统一呢?笔者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到尊重个体。地位和人格得到尊重是教师尊重需要的集中体现。一是尊重教师的人格,尤其是保持教师在幼儿面前的尊严。在大问题上,管理者一般不会忽视,但小的方面,往往会忽视。比如在处理教师与家长的冲突时,多数园领导采取先让教师向家长道歉,然后再弄清问题实质,这使教师处于低家长一等的地位上,极大地打击教师积极性,无形中降低了教师在家长眼中的地位。应该让教师与家长处在平等的位置上来处理问题,对于无理取闹的家长,决不纵容姑息,以保证教师的人格地位。二是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这是尊重教师地位的表现。可以在制定重大决策之前,采取各种方式组织成员主动提出各种建议,如开展“假如我是园长”、“如何树立我园形象”等活动,让教师为园所建设和管理出谋划策,使她们感到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此外还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如听完课后,先说几句关心鼓励的话,再指出不足,要比直接说“你这样不行”效果好得多。作为领导者只有尊重员工,坦诚对待每位员工,才能使她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在尊重个体的同时,更为强调合作,没有合作的工作是无法产生真正效应的。在这方面管理者首先要健全园所各项规章制度,让大家形成强烈法规意识,自觉按章办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不协调。但人不是机械的,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这要求管理者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谈心、座谈等增进大家的了解、沟通,使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全园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就能达到实现园所目标的目的。
  (三)用“成就”来调节、指导教师行为。
  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决定幼儿园工作的成败。管理只有以广大教师为主体,发挥民主管理,尽可能地激发并满足教师的成就欲望,才能使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真正地有机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提高管理成效。
  (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成就动机。
  目前幼儿教育普遍存在成就感较弱的心理。一项调查显示:52.5%的教师认为自己任教以来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在认为自己取得“较大成就”的46.25%的教师中有43.75%教师仍对自己的成就“较为不满”。这种对自己成就普遍不满意感,往往会引发沮丧、紧张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园所工作的开展。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造优势,如有的教师善长某一科教学,有的心灵手巧,环境创造总别具匠心等。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创造优势发挥中才能充分显示其才智,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因此,管理者要根据每位教师的的不同能力、性格、经验等,帮助她们正确分析各种因素,因势利导,使她们的“成就需要”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到目标高低适中,易于实现,以使教师产生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2)创设成就舞台,鼓励创新成才
  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理者要正确对待各位成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业务爱好,注意她们的自信心、自觉性等个性品质以及竞争、创新意识、不断进取精神的培养。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教学论文的评选活动,有计划的安排各种规模的公开课、比武活动,进行自我激励。千方百计的为青年教师架设舞台,扶她们上台、入室,促使他们不断成熟,尽早脱颖而出、满足其创造、成就的需要。对有较高成就需要的教师,可根据她们的意向安排到有一定挑战性、开拓性的岗位上,让她们在改革实践中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其创造、成就的欲望。
  (3)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强化全员成就意识
  管理者要充分发掘、积极宣传具有高成就动机,数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奋力拚搏者的形象,使她们的高尚品质、奉献精神,为广大教师所认识、所重视、所羡慕。同时加强培养,以点带面,以一促十,以此强化群体的成就意识。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课题,争当教坛新秀,争做优秀教师,早日走上成功之路。凡获各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称号的的教师,园领导应不失时机的请她们为园内外教师推出观摩活动,提高她们的知名度,并多鼓励她们承担国家、省级科研课题,为其进一步施展才华创设良好条件。同时要使工作勤勉、成绩显著的教师,从人们赞许、钦佩的目光中体会到被人理解、为人尊重的愉悦,进一步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此外,园领导还应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结合,可设立奖励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实施“培训”工程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园所生存发展的关键,而开展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此,园领导应从时间和物质两方面为教师学习提供保证,做好培训教育与教师自我学习相结合。
  (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园领导可对教师的学历达标提出要求,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尽量对参加学习的教师少压重担,平时参加学习辅导可不算请假,给予一定时间的灵活性。另外还可采取激励措施,让教师努力提高学历水平。
  (2)加强教育培训:对于新来园的年轻教师可进行上岗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可定期的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同时,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委派教师外出参加一些学习班,听专家讲座。并请学习回来的教师认真传达,也可请专家来园讲课,指导教科研工作。
  (3)在国内为教师营造学习的机会:幼儿园要定购幼教方面的的理论书籍,供教师自由阅读,对比较好的书籍,还可以幼儿园的名义赠送给教师。如:《育人三部曲》、《幼儿教师知识手册》、《素质教育在美国》等。
  总之,管理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有效的调动起教职工的积极性。笔者认为,从了解和分析教师的积极性的原动力—需要入手,通过 “优化幼儿园人际环境、实施培训工程…”等有效的管理手段,满足其合理要求,唤起每位教<BR><P></P>师的内驱力,激励教师潜质、潜能的发挥是一条有效的管理思路。正如一位管理专家所说:“一位清洁工的热情,比任何异想天开的管理办法都重要的多”。
  【注释】
  叶奕乾主编,心理学,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刘云艳著,挖掘 幼儿园管理中的美,优化管理过程,幼儿教育。2002年第7期,第41页
  张燕主编,幼儿园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4页
  潘爱萍、卞宪芳,对园长管理艺术的理论思考,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李生兰,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山东教育,2002年第6期,第11页
  张燕,幼儿园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燕主编,幼儿园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学校管理心理学编写组,学校管理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
  (3)叶奕乾编,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年
  (4)蒋超文、刘树谦主编,教师的人际关系,广东教师出版社,1993年
  (5)赵慧军编,现代管理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6)陶可涛、刘建平著,管理心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