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实施的生态教育

2013-09-01 23:47:14来源于:六一儿童网 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浅谈,幼儿园,实施,,生态,教育


导读: 浅谈幼儿园实施的生态教育 吴江市梅堰实小幼儿园 张丽红 《纲要》特别强调环境教育,强调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


浅谈幼儿园实施的生态教育 
吴江市梅堰实小幼儿园 张丽红 


   《纲要》特别强调环境教育,强调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儿童是社会环境中的一分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同时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也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来自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各个方面。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反复学习《纲要》,现结合工作中的实际,试谈一些在幼儿园实施生态教育的粗浅看法。
一、生态教育的内容
1、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要让幼儿懂得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人们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能改造、优化生态环境为人类造福;了解人类及其他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懂得珍惜、保护自然,保持生物种类、数量的相对稳定,学习防止环境污染的常识。
2、环境道德美的教育
将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生态平衡免遭破坏,热爱大自然,爱护益鸟、益兽、益虫等社会公德纳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中,并充分利用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起幼儿最真的灵性,对生活的热爱,以美陶冶情操。
二、家庭、幼儿园的生态教育
1、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自主学习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长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方。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关键在于让家长明确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目的,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促进孩子的发展而努力。在“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中,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查看,搜集一些有关酸雨、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沙尘风暴等方面的环保资料。为此,家长也动用了各种手段,有的查阅书籍,有的上网查询,并请他们多利用时间和孩子交流并讨论:海水怎么会变脏了?垃圾是怎么分类的……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幼儿了解和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中既增强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初步培养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家长们纷纷说,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的不仅是孩子,还有他们自己。
2、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对感兴趣的事物,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次户外活动时,丁鑫在墙角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他高兴地叫起来“老师,有小蜗牛”。这一喊,让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转移了过去,我有些懊恼,不过转而一想,现在《纲要》中所提出的一些新教育思想不就要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出发,从而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吗?于是我不动声色的让其他幼儿也去找找哪里有蜗牛。苗苗很快在潮湿的墙角找到了好几只,看到壮壮在草地上什么也没找到,她就告诉壮壮花坛旁边有许多蜗牛,两人跑到花坛边,结果只找到几个空壳。苗苗根据自己的经验,认定花坛里有蜗牛,壮壮望望苗苗和湿漉漉的蜗牛,看看自己手上的干壳壳,说“花坛没浇水,蜗牛中都干死了”。在这个过程中,壮壮原来不知道蜗牛生活在什么地方,苗苗虽然知道哪个地方有蜗牛却没有将蜗牛与环境联系起来。两个人在共同寻找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才发现了蜗牛和潮湿的关系。得知了这一经验,他们很激动,我又引导他们去寻找别的地方。由于情绪被调动了,他们虽然有的对蜗牛不怎么喜欢,但也能较投入地进行认知活动。这次活动,使孩子愉快、积极地认识了他们生活中常见的小蜗牛,对蜗牛的认识也产生了较浓的兴趣,观察力,语言表达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试想,如果按部就班地介绍,效果又会怎样呢?
3、在各学科中渗透生态教育
在幼儿园教学中,各学科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我们应努力钻研生态知识,把生态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育中。语言活动中,可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告诉幼儿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让他们明白爱护生态环境的道理。科学活动中,我们可向幼儿讲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与其生存环境及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强调人类对它们的关心、爱护态度。让孩子意识到自然界是各种有生命物质的家,谁也少不了谁。同时,让孩子初步萌发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美术活动中,可让小朋友利用废物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使孩子明白“废物不废”“变废为宝”的道理。
4、发挥环境的专项生态教育活动
我园的科学发现室,实验内容较丰富。如:“水的变化”让幼儿通过亲身活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奇妙的宇宙”、“盐又回来了”、“重要的人体器官”等,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同时,在种植园地、饲养角,让小朋友协同老师种植一些蔬菜、花、树;饲养一些鱼、鸟等动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树木、花卉等植物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明白草、木、鱼、虫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对生态环境有一定认识。
生态教育与幼儿园的影响密不可分。幼儿园应努力使环境绿化、净化、美化,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好的生态教育。
5、注重日常生活的生态启蒙教育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环节中,也蕴含着生态教育的内容。“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向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将生态启蒙渗透进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如;教育孩子不浪费水;介绍水的来源及沙漠地区缺水的情况;游戏时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学会整理,能和同伴分享玩具,明确自己与周围环境及与同伴的依存关系,做到关心别人,乐于帮人,和睦相处。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
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分子,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我们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
1、自然环境资源。 农村美丽的田野 、碧绿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是我们极好利用的教育资源。结合一系列活动,可组织幼儿观看田野的四季变化,到草地上野炊 ,在茂密的树林中静静聆听鸟儿的鸣叫、虫儿低语和风儿欢笑,同时也可开展远足活动,或恰当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农忙期间的劳作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耐力素质,而且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质及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2、最可爱的人。 我园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柔美有余,阳刚不足。为培养孩子的坚毅品质,我们主动和交警中队联系,让幼儿观看交警叔叔的操练,交警同志也参与了幼儿园的一系列活动,如:升旗仪式、郊游等等。活动中,交警同志高超的武打技术使孩子们大开眼界。在教学中,我们也注重渗透这种英雄主义文化。尤其在节日生活里,交警叔叔不休息、坚守岗位,默默为大家服务的敬业精神,使孩子更加萌发了对他们的热爱,初步懂得生活的含义:生活中不能只顾自己,得想着别人,要学着付出。还初步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3、工业特色。苏州自古人杰地灵,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而位于吴江的盛泽更以“丝绸之都”而远近闻名。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我们开展了“美丽的丝绸”系列活动。先带孩子参观附近的养蚕户,并在活动室也开辟一角,饲养蚕宝宝,让孩子每天给它带桑叶,观察它的蜕变,及吐丝、结茧的过程。这不仅让孩子在活动中养成了坚持的品质,更让他们在对蚕的了解中树立起了爱心。后来,我们还带孩子去参观了将丝织成布的丝织厂(老式绸机)和现代化的喷气、喷水车间,孩子们兴趣盎然的东瞧西看,时不时地感叹着。两种不同的工业对比,使他们对高科技表现出极大好奇心。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了丝绸是从中国古代就起源的,发展至今,依然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感受到家乡变化的孩子,激起了爱家乡和爱科学的兴趣,为是中国人而自豪。
4、典型的社会事件。如:“美军攻打伊拉克”和现下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并抓住其兴趣点生成和深化教育,有效地培养起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战争的残酷,他们都说“打仗时,那些人流了好多血,还有人死掉了,真可怕。”有的说“有些孩子很可怜,在哭。”边说边皱眉头,神色凝重,不用多说什么,他们已经知道了战争的可怕。四月“非典”流行并猖獗之际,我们和孩子讨论关于“非典”的知识,交流一些看法。同时向他们宣传一些卫生知识,告诉他们“非典”并不可怕,只要团结、有爱,人类就什么困难都能战胜。期间白衣天使的真情感人事迹也震撼了孩子,他们感动了、无言了!
事实证明,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使孩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能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生活,激起初步的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和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因此,《纲要》大力提倡环境教育是非常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厚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地观察甚或管理周围的环境活动,推动幼儿素质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