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Tag标签:户外,活动中,有效,师生,互动,,三种,方式
导读: “顺”、“引”、“助”户外活动中有效师生互动的三种方式 一、 问题情景描述 自《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这一课题实施以来,我园对幼儿
“顺”、“引”、“助”户外活动中有效师生互动的三种方式
一、 问题情景描述
自《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这一课题实施以来,我园对幼儿的户外活动对幼儿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的良好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对每一个班级的户外活动时间作了明确的时间规定,作为健康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大二班的户外活动开始了。鹏鹏、杰杰等几个孩子在兴高采烈的拍着球,看他们那么起劲,许多孩子纷纷拿起球拍起来。可是僧多粥少,球不够!“老师,我没有球!”“老师,他抢我的球!”一大堆孩子嘟着嘴,一脸阴云地聚到老师面前。金老师想了想建议道:“抢球也蛮好玩,你们就一起抢球玩吧!”那些本想将球占为己有的孩子一听,也十分赞同:“来啊,来啊,来抢我的球。”一边说着,一边拍着球跑了起来。没拿到球的孩子也欢快的一窝蜂地围了上来,追跑开来。
孩子们追着、抢着,玩得正起劲,突然,他们围成一堆,不动了。怎么回事?有人摔跤了?金老师赶忙走近,仔细一看,发现哲煜抢到球之后拍了几下,就把球紧紧抱在怀里不动了。有几个孩子按捺不住,想从他怀中抢球,哲煜却死死地抱着球不肯放,最后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用手、脚和身体团团将球围住。“一点都不好玩。”“你不拍球怎么抢啊?”...其余的孩子开始大发牢骚,有的甚至要强行动手抢球。金老师忙上前询问:“为什么不好玩?”“要怎样才好玩?”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来,菲菲说:“拿球的要拍球,不能光抱球。”哲煜却反驳道:“我是用一只手拍,你们却是用两只手来抢,很容易就抢走了。”“那也不能光你一个人抱着球啊!”...
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大家终于商议了以下三条规则:拿球的人不能抱着球不放,要用一只手不断地拍球;抢球的人只可以用一只手,不能用两只手;大家都不能推人。
按照讨论制定的游戏规则。孩子们又开开心心地玩起“抢球”游戏。不久,金老师发现,孩子们主要是在追跑着玩,却很少拍球。抢到球的孩子往往是快步走到人少的地方拍几下球,若其他幼儿围了上来,球马上又被抢走。显然,他们还没有学会边走边拍球,而且这种玩法与游戏规则有些违背,势必又将引起游戏中新的矛盾。
于是,金老师建议:“我也来和你们一起抢球,好吗?”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更来劲了,当老师轻松抢到球之后便使出浑身解数拍着球尽力躲避,还不时地用另一只手阻挡孩子靠近,使孩子们难以抢到球。一段时间后,金老师故作惊讶地问:“你们怎么抢不到球?”孩子们有七嘴八舌抢着回答:“因为老师是大人。”“老师力气大,躲得快。”“你用手挡着我们了。”...
这时,在一旁拍球的宇宇说“你们只跟在老师身后跑,当然抢不到球。”这时金老师顺势说道:“那你来抢老师的球好吗?”他应了一声“好!”就把自己手中的球往地上一放,来抢老师的球了。游戏时,他总在老师的前方抢球,金老师手中的球几次险些被他抢到。突然他停住脚,大声喊道:“暂停!”只听见他对几个孩子说:“你们几个跟我从老师前面去抢球,其他的从老师的后面和旁边去抢球。”在他的组织和指挥下,球终于被孩子们抢走了。他们高兴得蹦跳着大喊起来:“耶!”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二、 讨论与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金老师的四个教育策略是让人拍案叫绝的,这四个教育策略可以简言概括为三个字:“顺”、“引”、“助”,是活动中有效师生互动的三种方式。
活动刚开始时的“顺”和“引”:通常情况下,大多老师都习惯于当“法官”,一旦有幼儿告状,她们喜欢评定“这个对”“那个不对”,习惯把幼儿的行为认定为错或对两个极端,金老师并没有简单的批评那些抢球的孩子,或是想办法“普降甘霖”给每一个孩子一个球,而是顺着那些抢球的孩子及孩子们高涨的情绪,巧妙地提出建议,引导幼儿改变游戏的玩法,把“拍球”改为“抢球”,通过变换活动方式,解决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
游戏进程受阻时的“引”和“助”:金老师马上引起了警觉,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但她没有立即介入,而是很好地把握了教育时机,静观其变,留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直到幼儿急需帮助时,老师才介入其中,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好玩?”“要怎样才好玩?”。孩子在有了切身体验后,讨论出来的游戏规则更可行,也更易被大家认同和接受。
处理活动难点中“引”和“助”:一边拍球,一边躲避,是本次活动的规则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运动技巧的关键是模仿,因此老师的示范很重要。金老师在发现问题后,通过参与游戏来为孩子模仿提供范本。这样的参与,既有利于强化幼儿规则意识,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活动高潮中的“顺”和“引”: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下,孩子们终于成功的抢到了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运动技能练习,还是分工合作的体验,都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宝贵经验,而这种经验正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孩子自身的自主努力、多次尝试后获得的。而活动成功后的喜悦,更昭示了户外活动为孩子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纲要》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和合作的态度。”陈鹤琴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生活中各种健康教育的机会,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做到:
一、努力使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学习性、支持性的、发展性的环境。要做到这点教师关键要注意:第一,在活动中教师要重在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操作和充分体验;第二,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开放性问题”,以激发幼儿思考与探索,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与环境、情境、问题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学习。
二、促进儿童间积极的主动与交往。同伴及其交往是儿童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交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促进同伴间交往,在儿童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是教师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师自身要成为儿童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尊重、接纳的态度与每一个幼儿交往,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问题、困难与需要,并即使给以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与儿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