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Tag标签:幼儿,数学,教育,,意,义和,手段
导读: 幼儿数学教育的意义和手段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计算是人生必备的三大能力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幼教
幼儿数学教育的意义和手段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计算是人生必备的三大能力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从前,人们说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是学习科学技术的钥匙,而在日常工作中难得用到。在今后的技术社会、信息社会里,数学还将成为众多工作岗位的先决条件,就业机会的敲门砖,数学能力将制约一个人的发展潜力。数学训练出清晰思维的智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即使只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日常工作,为了驾驭经常更新的计算机软、硬件,都是不可少的。学数学不再只是升学的需要,也越来越是谋生的需要。
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也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思维训练的价值,由于数学是抽象的过程,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学习思维,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是怎样学会数学的呢?是通过记忆还是通过理解?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表现为教育幼儿的不同方法。曾有一位三岁幼儿家长问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数数时总是乱数,他教了很多次也没有用;还有一位四岁幼儿的家长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记性那么差?我给他讲过很多遍,他还是记不住这些加减题?”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幼儿并不是通过记忆学习数学的!也必须是通过理解来学习。
幼儿会数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这背后,是幼儿的对应、序列、包含等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理解了这些逻辑观念,幼儿才能正确地计数。再经过无数次具体的计数经验,幼儿对数的理解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最终达到抽象的理解。
总之,幼儿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幼儿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就是说幼儿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教育也要指向幼儿的思维发展,要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数学知识只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载体,而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的。
我们提出“为思维而教”的教育原则,是为了根本扭转那种记忆式的数学学习,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魅力。建议家长牢记以下几条:
第一,逻辑观念的重要性远大于数字的记忆。不必担心幼儿不会数数、不会计算,这都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获得相应的逻辑观念。家长与其让幼儿死记硬背那些无法理解的数学,不如给幼儿提供有价值的逻辑经验。如,配对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对应观念,排序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序列观念,分类的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包含观念,等等。这些看起来和数学无关,却是幼儿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础。而这些教育活动就最好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教育。
第二,立足具体经验,指向抽象概念。数学的本质在于抽象。但是幼儿的抽象数学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建立在具体的经验基础之上。所以不要急于让幼儿进行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学运算,而要充分利用具体的实物,让幼儿获取数学经验。当幼儿有了丰富的数学经验之后,即便大人不教,他们也会举一反三。如幼儿经常有平分物体的经验(分蛋糕、分糖块、分苹果……等),他就很容易理解数学中的“二等分”的概念。遇到其它类似的问题,他也会主动迁移自己的知识。在幼儿阶段,不应强求计算的速度,而要注重给幼儿丰富的经验。
第三,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来源于他的实际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幼儿所理解,解决起来也比大人给他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同时,当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例如,数字可以表示什么意思?面对抽象的数字符号,幼儿很难理解“数字就是表示多少”。但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生活中哪里有数字?它们表示什么?这样幼儿就很会得到很多具体而丰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