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弱听幼儿的入园手记

2012-08-28 10:38:54来源于:六一儿童网 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一个,弱听,幼儿,,入园,手记


导读: 一个弱听幼儿的入园手记—— 浅谈弱听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 王秀芳 邮政编码 214117  弱听儿童如果能在学龄前得到


一个弱听幼儿的入园手记——  浅谈弱听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  王秀芳

  邮政编码 214117

  弱听儿童如果能在学龄前得到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就能争取时间,使其潜能得到良好的开发。本文试图通过对弱听儿童个案教育计划实施的介绍,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弱听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琪琪,男,出生时比较瘦弱,后因月检时体重没有增长而四处求医,药物反应引起听力障碍,两岁时确诊为弱听,后来右耳戴了助听器。但由于延误治疗等原因,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口齿不清、行动敏捷但显得莽撞,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幼儿,行为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时常有攻击性行为,自控能力很弱。对自己的物品尤为重视,喜欢模仿。

根据琪琪的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个别教育计划,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营造爱的氛围,使其适应集体生活。

琪琪刚来幼儿园时,对老师和同伴不太加以理会,很多时候都是自顾自的玩,自由活动时随机性大,常常看到别人玩什么,他就玩什么。桌上老是东一框西一框的玩具、积塑,还有橡皮泥,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我们认为老师的爱是教育中最为宝贵的营养,沐浴于爱的甘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而有了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以,我们除了精心照顾他的生活以外,还用亲切的语言、轻柔的身体接触等方式去亲近他、爱他,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们接纳他,在他能初步接触老师和同伴后,如愿意老师抱抱他,能和其他小朋友坐在一起时我们才开始有计划地引导他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如针对他午睡时不会一个人睡:高兴了就叽哩咕噜,不高兴时就发出各种怪叫;听到远处传来的吹喇叭声就昂起头听;睡醒后把别人弄醒等情况。我们进行了分阶段培养,逐步提出要求:第一阶段,能在老师的陪同下坐在床上不发出声音。第二阶段,能在老师的陪同下躺在床上不发出声音。第三阶段,能不发出声音独自入睡,第四阶段,醒来后能不去影响别人。每个阶段所需时间少则1~2周,多则2~3周,目的是让他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一段时间里,琪琪的入厕行为惹出了很多的笑话:不是小便小在水漕外,就是小在地板上,一次午饭时还随意的大便,弄得娃娃家到处都是。为了尽快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一方面:我们对他更加关注,一   <BR><P></P>有苗头就及时制止;还利用生活活动时间,手把手地教会他大小便的方法;另一方面:及时地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表现,配合老师共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培养,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再也没有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发生了。

  二、爱护与要求相结合,增强其自律自信意识。

残疾儿童既有不同于普通儿童的“特殊性”,也有和普通儿童没有什么区别的“非特殊性”,怎样既照顾他们的特殊需要,又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呢?

琪琪由于年龄已是中班的孩子,行走动作、手的灵活性都比小班孩子强一些,但他的动作敏捷又缺少自律,常常表现出鲁莽的举动,甚至有意攻击别人,把咬别人的手指当作乐事。班中的小朋友因为知道他有病,都让着他,而他却不以为然。

潜意识中对残疾儿童的怜悯或偏爱,会使教师不自觉地容忍他们的某些心理、任性的行为。事实上,教师过分宽容会使他们养成依赖思想,最终无法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无法真正自立自强。因此,在必要的帮助和体谅之外,教师要尽量使残疾儿童受到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受同样规则的制约。

开学初不久,我发现琪琪很爱吃鱼。每逢吃鱼,他都能把鱼骨吮得干干净净,而班中的大多数孩子还不会吃鱼,常常骨头和肉一起吐出来。但问题也随之而出:骨头乱放,东一块、西一块扔得满桌都是,有时还边吃边玩骨头。几次下来,别的孩子都吃完了,可他呢,还在那里慢条斯理的把玩着。眼看时令已值秋冬,天冷饭容易凉,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肯定不利。于是,我边叮嘱边照顾其他孩子用餐。开始时效果还可以,几天下来就原形毕露。桌上一塌糊涂不用说,还趁我不备,把饭菜倒进了汤桶里,看见我走来,就装模作样的喝剩下的一点汤。望着又瘦又黄的琪琪,心里真说不出啥滋味。为了帮助琪琪能够较好的用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我和搭配老师统一战线:一方面采取餐前让他先吃的政策;一方面极力鼓励他自己吃,并手把手地教会他如何放残渣的方法。只要有点滴进步,我们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赞赏他所作的努力,让他体验成功感。虽然他仍有掉饭粒的时候,但每次都能按时用尽,午餐、午点表现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注意心理保育,促进其充分发展。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生理、生活上的保育,还应注意他们的心理教育,培养他们开朗乐观的性格。

虽然琪琪的听力不够好,但在心理上我们应该维护他的健康。除了满足他对于安全、游戏的需要,还应满足他对于学习和尊重的需要。在这点上有一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一天,小朋友们正兴趣盎然地玩着橡皮泥,冷不防冰冰的右脸颊上方被琪琪咬了一口,幸亏伤处不是很重,但脸颊上一排齿印却看得清清楚楚的,我们立即对冰冰的伤处作了处理。放学时,我们当面与双方家长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当时在和睦理解的气氛下双方家长就相继走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冰冰的爷爷和妈妈就闹到幼儿园反映:这样的孩子智力低下怎能入园?干吗不送到聋哑学校去?老师,不要让他和我家冰冰坐在一起!望着态度强硬、怒气未消的冰冰妈妈,我当即给孩子换了满意的座位,同时当起了调解员。也许我的诚心和对方家长的诚恳态度打动了他们,在发泄了一番以后,冰冰的妈妈终于息事宁人了。但一个问题随之在我的脑中回旋:残疾儿童不是儿童吗?残疾儿童的心理真的不正常吗?望着昨天由于“闯祸”而招人非议的琪琪和他精力憔悴的父母,我的心一阵阵在痛;孩子本来已残疾,已特殊,作为我们正常人,应该如何善待这些“特殊儿童”?!除了同情之外,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和理解,甚至是宽容;而不是一味地强加于职责。假如长此以往的话,对孩子的健康心理形成一定有百害而无一利。为此,我们特地利用家长学校    <BR><P></P>活动和家长园地这块热土,共同探讨了这一问题:如何对待特殊儿童点题征文,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响应。在“事件”销声匿迹之后,琪琪的小脸上重又恢复了灿烂的微笑。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初步融入了集体。在遵守上课常规、午睡常规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性格变化最为突出:如他愿意来幼儿园,愿意看小朋友做游戏,愿意念儿歌,尖叫声也基本消失了,这一切都是爱教育带来的变化。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琪琪也有兴趣、爱好和发展的潜能。他不喜欢唱歌、朗诵诗歌,但喜欢搭积木、模仿能力强,数学逻辑性比较强。每次操作活动,都能很好的完成。对此,在学习中,我们对他既有要求又不强其所难,尽量保护他寻求发展的积极性。为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树立自信心。在班中早操表演、穿衣服比赛、音乐模仿等活动中,琪琪表现突出,一次次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掌声。琪琪的小脸蛋时时露出灿烂的微笑。

当然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也不放弃对他不喜欢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指导。由于他的行为比较散漫,常常坐不安稳,说话又不清楚,我们为此常常给他开“小灶”,给他耐心的指导,给家长摘录幼儿园所学知识内容。平时及时肯定他的点滴进步,激发他积极、愉快、向上的情感,是他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琪琪的到来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育。我觉得对待诸如琪琪这类残疾儿童除了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还不够,还要做到以平常心对待,按特殊性处理,还应在广大家长的配合下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引导周围正常儿童接纳和关心残疾儿童。使他们也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