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Tag标签: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数,教育,,途径,与,方法
导读: 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 背景——幼儿数教育的现实意义: 数学是科学之王,它是儿童日常生活功能之一。早期幼
二期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 背景——幼儿数教育的现实意义:
数学是科学之王,它是儿童日常生活功能之一。早期幼儿数学教育应受到足够重视。数学是幼儿认识、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能够极大促进幼儿的智慧发展。数学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是开发幼儿脑潜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是刺激婴幼儿大脑神经元发展的最佳途径。数学是人类文化财富和载体,也是人类文化工具。幼儿学习到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就是认识了人类智慧的工具,就获得了初步文化陶冶。另外,早期数学学习,会使大脑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同样是2 3=5,一个幼儿是4岁学会了,另一个幼儿上小学时才学会,但二者有着不同的生理效果,前者所得到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潜在发展是不可替代的。只要早期数学启蒙,只要教育得法,幼儿的数学才能是可以挖掘出来的。可以说,幼儿早期学习数学,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好动的,给孩子“玩”数学远比 “教”数学显得更有价值,对他以后的成长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蒙台梭利说:“孩子天生是喜欢数学的,令孩子觉得数学困难,并不是数学抽象的问题,而是成人提供的方法错误所导致。”在二期课改的今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出了改革要求和方向,因此,将幼儿数教育生活化游戏化成为了加强幼儿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二、 反思——现实幼儿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数教育的实践有受到忽略的倾向
我国的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由于受到分科教育的影响非常深,传授法在数学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幼儿园数学分科教育既有成功的方面,象组成、数运算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师没有很好把握幼儿数学学习特点,造成教法主观、简单,以听从、练习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造成了幼儿所学的数学和幼儿的生活脱节,削弱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的自信心。
近来国内幼教课程改革,重视主题教学,这本身对于传统分科教学有一定的补偿作用。问题是,早期幼儿数学具有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等特点,早期幼儿数学学习也有其独特规律和特殊性。而现在单元设计教学或综合主题教学盛行,结果数学教育又走上了另一极端,即有忽视早期数学启蒙教育的倾向。数学教育往往在主题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充分。另外,受小学教学改革的负面影响,有人竟然提出“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数学就可以了”,这种断然的、绝对的、带有主观倾向的看法是非常有害的,会耽误一代人的或几代人的。数学教育显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早期数学启蒙价值。
(二)与国外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发展在理论上有较大的差距
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幼儿数教育课程一直在发生变革。
最早的是20世纪50、60年代以新数学方法为基础的方案,强调幼儿数学学习以计算技巧为主。象Beberman的新数学,强调语言的准确性,避免模棱两可的用词,强调数学学习内容的更新,强调让幼儿掌握现代数学的基本思想。
以行为主义方法为基础的方案,强调目标分类和程序学习。其中最有名的是个别处理方案(IPI),数学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测验很明确。Ei e erg(1975)批评说,行为主义把教育等同于训练,是丢弃了数学学习的精髓[14]。
以结构主义方法为基础的方案,受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学科结构》的影响,强调以高度想象力的数学模式的结果,以发现来促进学习;要求幼儿以不同的具体对象,如故事、游戏、结构化的材料来发现数学结构;特别适合学习水平较低的幼儿。这种数学学习方案较多受到赞扬。
以形成方法为基础的方案,是以发展心理学的方法为基础。最典型的是Madison方案,提倡开放式课程,主张编写多方面适用的、富于想象力的数学教材,特别在课堂上以实验来探索如何提高兴趣,促进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发现性。这个方案因为对数学学习环境方面的影响而受到重视,但对于幼儿数学知识学习方面存在不足。
三、 幼儿园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幼儿所学的数学也来自于幼儿生活。幼儿的实用算术之所以萌发也和数学的历史演化一样,是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切身问题,是从实际情境中自然发展的。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具有自然性、科学性。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整合的理念在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对幼儿的数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生活中数学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多种化教育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幼儿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或对孩子进行强制性教育,教育内容过于复杂,让他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从而对今后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让好事变坏事。要寓教于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游戏化,让孩子易于接受,把教育惯穿到儿童生活中,和生活起居、游戏玩具融为一体,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例如,每天早上穿衣时一件件的数,让孩子渐渐学习数数;或念有数字的儿歌给孩子听,如: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就这样边念边数宝宝的手指,宝宝很有兴趣,慢慢就理解了。又如幼儿吃点心时,教师要求幼儿拿三块饼干,边拿边数,很自然地将数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对幼儿来说,更易于接受。
一个生动的案例启示了我。那是“三八妇女节”前夕,老师对大班的孩子们说:明天我们去外面的超市给妈妈买礼物吧!孩子们一片哗然……第二天他们每个人都带了五元钱,当他们得知可以自选购买自己喜欢的任何物品时更是兴奋异常!但是到了超市,问题来了:超市各种各样的商品应有尽有,但所有的价格都不同,而孩子们这才意识到用好自己手里的钱得好好算一算!这无疑给了他们一个不小的考验!孩子们原有的一些零零星星的经验此时已经远远不够用了,但是在老师的巧妙点拨下经过一番深思熟滤,终于有几个机灵鬼开始行动了:他们讨论起来,商品上有价格,只要不超过五元,就能买。于是他们行动了,有的买生活用品,有的买食物等等,付钱啦,孩子们又遇上了新问题,不到五元要找钱呀。买的物品价格不同,找的钱也不一样噢。礼物买好了,回到幼儿园,老师又组织了集体谈话,说说自己用多少钱买了礼物,买了什么,找了多少钱。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二天,老师又和孩子们聊起了他们感兴趣的钱币,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收集到了各国的纸币,大大增长了见识,而关于数的知识也自然地融入其中。
幼儿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四、 数教育环境的创设与整合
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由此,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安排了能为幼儿提供分类学习的环境。在一个架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 不同形状的积塑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另一个柜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幼儿根据名称(车、船、飞机、火车)分类。
又如,教师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资源,在杯架、毛巾架、鞋架上贴上了形状各异、颜色不同并有不同数字的标记,幼儿在反复取放物品时不断的感知、触摸,从而对数形颜色产生兴趣。
当幼儿走进幼儿园,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数、形、时、空的奥秘,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对数的兴趣及认知有意无意的逐渐形成。
五、 有趣数学游戏的组织与整合
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 ,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区角游戏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提供了超市的宣传资料,引导幼儿将超市的商品按价格分类,如5元以下的商品剪下放在一起,5—10元的放一起,10—15元的放一起。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对数产生了兴趣。
又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发给“孩子们”。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幼儿发展了一一对应的概念。在孩子对数字有所感觉的基础上,再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公式、表格。让孩子自己学会主动地去做,如:在吃点心时,先数给孩子看,一共有几块,边吃边数,少了几块,这样的整合,孩子觉得是在做游戏,渐渐学会简单的加减方法。但是这种用实物进行的数教育,不能强化,不能复杂,点到为止,以防止孩子进入小学后养成用实物的习惯。如飞行棋,棋盘上是从1到100的格子,掷骰子决定每人走几步,碰到梯子爬上去,碰到滑梯滑下来。最后看谁先到100这个终点。从这第一个个游戏中首先学会的是fair play 玩游戏要讲规则,要轮流,不能反悔,掷几走几,耍赖哭闹不应该。其次,这个游戏也巩固了他的连续数概念,知道了29以后是30,39以后是40,等等。所以,孩子们从 1到100的连续数,很自然就玩会了。又如摘樱桃,每人转动轮盘,根据所得点数从树上摘下几个樱桃,放到自己筐里。当然,运气不好的时候,可能摘下的樱桃被狗啦,鸟啦吃掉几个,还有可能打翻了篮子,又重新开始摘。小樱桃做得很逼真,红红的果子,长长的柄,孩子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或拎到篮子里,或填回树上的小洞中,非常专心,锻炼了小肌肉和手眼协调。他们每次转动轮盘都大声报出数字,或中文或英文,或兴奋地逐一数着摘下几个樱桃,或呜呜假哭着把樱桃放回去,孩子兴奋地认识数字,然后点数相应个数的樱桃,取回相应的量,不知不觉地学习着数的概念。摇数字同样令孩子喜欢不已,或是叫数字小人,从2岁多就开始玩。一些木制的半球,底面分别刻着1到5的数字,先把数字朝下扣在台面上。然后每人各执一个或红或蓝的小人杯子,轮流罩在数字半球上,用力摇晃,使半球翻身,数字朝上,互相比较大小。拥有较大数字的一方将两个数字半球都收为己有,如果数字相同,可以退回或平分,最后拥有数字半球多者取胜。这个过程中,孩子能认识1到5的数字,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而最后决定输赢时,还要点数10以上的总数,比较两个10以上的数字的大小。记得当当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就是从这个游戏开始的。我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从偶尔出现手口不一致到手口一致,从无规律地点数,以至数来数去或有落网或有重复点数,发展成按一定的路径区域去数,后来又学着大人的样子把数过的数字半球摆到一旁。
六、 教师的作用
幼儿的潜力很大,但必须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用幼儿喜爱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使他们在探索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增长才干。在教学中要求很低,让幼儿在简单的操作摆弄中感知数、形等,而目的是激起幼儿对的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能心急,要明白幼儿期是学习的开端。幼儿在探索发现中学习,有错是必然的,学习本身是个过程,从探索到掌握不是一个活动中一定要完成的,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发现、理解掌握的。要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错误,然后自己找到不同的方法去修正错误,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幼儿就在这过程中不断发展。
在数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着很大的关联,为此,教师必须事前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做到清晰明了、严谨有序,同时要创设丰富的情景和必要的材料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的形成,更要鼓励和引导幼儿用规范、简明、精练的数学语言进行大胆交流和表述。例如:在几何图形的拼合中开展了讨论交流,主要是激发幼儿思维的宽度和深度,让幼儿在发现问题中畅所欲言,讨论可用什么方法拼合?用什么方法最合适?第一步应该先怎么分?……在宽松的讨论交流中,对讨论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使幼儿掌握最佳的解疑法,从中领悟了图形之间的拆分和重组。
七、 数学在各领域渗透与整合
数学知识较抽象,幼儿单靠课堂上的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一日生活中巧妙将数学知识和各领域有机融合,才能增强幼儿的求知欲。
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愉快、轻松的音乐游戏能使孩子思维更敏捷:学习相邻数时,按自己的号码玩“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孩子边唱边跳边动脑,找到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再玩“石头、剪子、布”决出胜负,整个活动高潮迭起。孩子喜欢画画,这样在复习数的组成时,可让幼儿将合起来的5的图形涂上红色,合起来得6的涂上绿色,帮小动物找到回家的路,孩子们积极思维人人动手,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样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套红绿不同的圈或投5枚飞镖等游戏来感知,5的分合法争奖品,更可设置各种障碍物,孩子跳过方格子题,钻过正确的山洞得来的奖品倍加珍惜,学习的积极性随难度的增加、情节的生动而不断提高。
手的操作活动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分析和综合活动源于器官运用的信号。当孩子动手操作时,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状态,学习兴趣高涨。所以,每次的计算活动,特别是新授活动总不忘要为孩子准备不同层次性的操作教具,一份小木棒、小豆子、小旗子……孩子们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玩一玩,自己发现物体件的不同特征,揭示数学知识的规律性,而且操作料改变以往全由老师准备的现象,与幼儿合作运用剪贴、绘画、印章等方法,让幼儿在自制的过程中幼儿对教学也有一定的感受性,自制学具也有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当幼儿积累了足够多的操作经验后逐渐内化,最后形成头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计算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自己发现规律性,盎然探索数学的奥秘。世态的剧变、竞争的激烈,希望我们培养出思维流畅、有较强逻辑推理与实践创新的幼儿,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有调整适应、突破困境、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将终身收益。
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小引导幼儿喜欢数活动,意识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将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学数学、长智慧》(科学出版社,1989)幼儿园数学教材
《中国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历史、问题与构建》林泳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教学院,上海,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