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幼 儿 学 会 交 往

2012-07-14 19:50:19来源于:六一儿童网 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让,幼,儿,学,会,交,往


导读: 让 幼 儿 学 会 交 往 ——初探小班幼儿合作、分享教育(绍兴市东风幼儿园, 周卫红 浙江 绍兴 312000)[摘要]交往是人生道路上一项


让 幼 儿 学 会 交 往
  ——初探小班幼儿合作、分享教育
(绍兴市东风幼儿园,  周卫红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交往是人生道路上一项必备课,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这种能力。然而如今的小班幼儿“小皇帝”因为生活在优越的“温室”中他们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要求他们自觉地与人合作、分享,那根本不用谈。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分享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与人分担忧愁。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不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不利于建立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因此,在新《纲要》社会交往领域中提出了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教育目标。可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合作; 分享;教育;幼儿
一、为幼儿创设 “合作与分享”的有效良好环境
在纲要的“总则”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合作、分享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其中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1.物质环境的创设
小班幼儿喜欢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形象,每次在老师布置教室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围着看,好奇的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们在环境布置中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例如:墙面布置中“春天来了”,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剪剪、手印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片美丽的“柳林”,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物品来,如:照片、卡片、水果等,把它们“放”到“柳林”中,并兴奋地与老师、同伴一起说说、看看、尝尝。有一次,“枫林”中的橘子太少了,一下子就被几个孩子尝完了,浩浩急得直哭说:“我还没得吃呢。”这时,杰杰听见了说:“别哭了,我家有,我明天带多多的,给你们吃。”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说:“我也带。”“我带苹果。”“我带梨”……最后连浩浩也说:“我带葡萄吧。”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这时“春天来了”由此变成了“分享的柳林”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又如:“我们一起放风筝”、“去郊游”、“汽车叭叭叭”、“好玩的水”等系列主题,是孩子们在参与活动制作、欣赏富有童趣的画面的同时,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更被激发了出来。
2.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
“老师有件高兴的事,好想告诉大家,让大家与我一起分享快乐!”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
“你们商量、合作着搭积木,真好!”
“我这里有一本好书,我们一齐讲故事吧!”
“你们都想当司机,每人给车加油了,汽车开不动,怎么办?”
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
二、为幼儿提供 “合作与分享”的多样实践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同伴之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这块粮食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   么事呢?于是,我们抓住这个契机,给孩子们玩合作搬玩具、搬大积木等游戏,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同时在教育教学这一环节中,我们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划分成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如:在物质分享方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做汤圆”、 “我最喜欢的图书、汽车”等,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来园,通过合作制作、共同分享,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在精神分享方面,则通过故事“苹果树”、“忧伤鸟”等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又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了。
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幼儿在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是被关爱、被满足的重要对象,因而没有分享、合作等方面的意识。而进入幼儿园后,集体教育是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促进其社会化的萌芽。如:在主题活动“春天来了”中,通过系列集体活动“我们的柳林”、“我们动手做果汁”、“摘果子”、“去春游”、“放风筝”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而个别教育是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单站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由此,个别教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有位叫宁宇的小朋友,虽性格开朗活泼,却有攻击行为,不会合作、不爱分享,没有自己的朋友,显得比较孤立。但根据对宁宇的观察,发现孩子有交朋友的愿望,由于方式的不正确,同伴们都不愿跟她玩。因此,我们把培养宁宇的重点放在“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建立与同伴合作与分享的良好关系”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反复指导和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让其逐步内化成为良好的品质。如常帮助宁宇展示自己爱大胆表演的优点,以确立他在同伴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又帮助他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一面鼓励他带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看、一起玩;一方面表扬他的分享行为。同时,还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分享能力,故意让孩子到幼儿园过生日,请她把自己的生日蛋糕和糖果分给同伴,让同伴分享她生日的快乐,以此,培养她与同伴分享的意识。平时注意引导她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戏;也十分支持孩子将书和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她也能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关系。
四、园内活动与园外活动相结合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除了在幼儿园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外,家长很少注意让孩子参加这类社会公共活动,在父母、长者面前都是“独占”“独”的小皇帝。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结合“六一”节,要孩子们把自己家里最喜欢的学习用具、玩具或衣服带一样福利院的小朋友;结合重阳节,我们要求孩子回家为长辈作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如:为老人做捶腿捶背等力所能及的事,看着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一张张欣慰的笑脸,孩子们也露出了天真灿烂的微笑,他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关心人与被关心人”的幸福滋味。
五、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良好品质的摇篮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我们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如:设立家长园地,粘贴相关内容的教养心得,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及“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如何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等;组织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从中分享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引导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形成家庭友好小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合作与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合作与分享的交往能力。通过我们一年的努力,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在孩子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但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悉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