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活动的教学程序设计

2012-07-14 12:53:22来源于:六一儿童网 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韵律,活动,,教学,程序设计


导读: 教学活动的程序合理与否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因素,也是儿童能否在学习中


          教学活动的程序合理与否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因素,也是儿童能否在学习中较长时间地保持身心愉快的重要保障。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最根本的处理原则就是动静交替。当然,真实的韵律活动教学情境中的动静交替,不仅仅是运动和静止的交替,还包括大小运动量的交替,熟悉与变化的交替,思考与表现的交替,不同活动媒介的交替等等。只要教师能够努力在程序设计中注意安排节奏松紧合理的变化,舒适、愉快的学习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下面就以导入程序为例来提供一些仅供参考的设计思路。 
导入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处理思路,一般是:从队形开始、从动作开始和从音乐开始。 
从队形开始的处理 
幼儿园的舞蹈队形学习是发展儿童空间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渠道。有些从基础队形学习开始进入的集体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儿童较快地了解舞蹈的整体“骨骼”或“轮廓”,形成舞蹈形象的整体感和与众多同伴共舞的集体感。通常,选择这类导入方法的舞蹈作品,所含基本动作都应比较单一,难度也不应太大,以便使儿童能够集中精力于空间变化和人际交往中。 
范例1:《家庭之舞》(以色列,大班) 
队形。第一段音乐(4个乐句),幼儿“面向圈(单圆)上”(即每个人面对前方舞伴的后脑勺),顺时针方向向前走动。第二段音乐(4个乐句),幼儿“面向圈里”,一个乐句向内前进,一个乐句向后退出。重复:一个乐句向内前进,一个乐句向外退出。 
程序。幼儿完整走一遍队形变化路线。教师哼唱伴奏,幼儿走队形变化路线。教师哼唱伴奏,幼儿完整走队形,第一段音乐处加上肢动作,第二段音乐不加上肢动作。专门练习第二段的上肢动作,后加教师哼唱伴奏。专门练习第二段的上下肢协调动作,后加教师哼唱伴奏。完整表演舞蹈,教师哼唱伴奏。以后,还可以加入其他躯干或肢体的复杂变化。改用钢琴、风琴伴奏或录音音乐伴奏。 
从动作开始的处理 
动作是韵津活动作品的“血肉”或“色彩”。动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儿童积累越来越丰富的动作表达“语汇”,而且有助于儿童模仿、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的发展。 
从动作观察开始。 
从观察开始,不仅限于观察教师的示范,还可以从观察实物、观察直观教具、观察影像制品、观察舞蹈作品等各种观察活动开始,也可以从观察同伴回忆原有有关经验或现实欣赏美术、文学作品后的动作表述交流活动开始。 
从动作模仿开始。 
儿童可以模仿教师,还可以模仿同伴,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人的活动,周围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事物等提供的造型形象和运动方式。 
范例2:《踮步邀请舞》(维吾尔族舞蹈,中班) 
队形。幼儿“面向圈(单圆)里”,只听一段音乐。一人在圈内用踮步移动,找到被邀请者,与其双手相握,对转一圈,相互行礼,交换位置。被邀请者成为新的邀请者,重新开始邀请。 
程序。全体取坐姿,教师脱掉一只鞋,用没穿鞋的脚踮动,让儿童看清只有一只脚在动。幼儿模仿尝试,教师带领幼儿模仿练习,教师哼唱伴奏。全体取立姿,加*腰练习,教师哼唱伴奏,结束用维吾尔族动作行礼。加拍手,教师哼唱伴奏,结束用维吾尔族动作行礼。教师离位邀请,用“拖”的方法引导与自己共舞的幼儿用踮步的方式移动。教师始终充当邀请者,结束时可适当更换为动头、眨眼、耸肩等能激发情绪的动作。幼儿学习当邀请者,并学习更换角色。熟练后可改用伴奏音乐,加入较复杂的上肢动作。 
从动作迁移开始。 
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儿童以为是在学习一个个全新的动作。在为学会学习而学和为迁移而教等理念的启发下,从动作迁移开始的教学设计日益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备选思路。 
范例3:《多快乐多幸福》(藏族圆圈舞,大班) 
队形。一个大圈与多个小圆队形相互转换。 
程序。多个小圆队形,复习“五人新疆舞”。一个大圆,教师边唱伴舞歌曲边示范藏舞的退踏步。与幼儿讨论藏舞的退踏步与新疆舞的进退步之间的异同。幼儿跟随教师的示范参与歌舞(只做退踏步)。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歌曲创编其他必要的动作。在大圆和小圆交替变换中唱歌和跳舞。 
从动作探索开始。 
探索指寻找和尝试各种未知的可能性。动作探索即指尝试各种未知的做动作的可能性。这种活动通常都从提问式的教学引导开始。教师在提问后的任务是,鼓励幼儿尝试,反馈幼儿的尝试,组织幼儿交流和帮助幼儿分析整理探索的规律。 
从动作创编开始。 
动作创编与动作探索略有不同。探索活动会给幼儿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而创编活动则强调幼儿在其中学习创编的知识技能,探讨创作所追求的审美标准,掌握更多用动作表达的字、词、句、段落、篇章。所以,这种活动很可能是从动作探索开始,但随后教师会有更多参与和引导。 
从音乐开始的处理 
从音乐开始的处理可以参照其他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方式进行。可以从音乐的某一要素,如声势节奏、语音节奏开始,也可以从音乐的某一局部,如动机、乐句开始,还可以从有音乐伴随的画面,如舞蹈表演、配乐美术作品、动画片欣赏开始等等。 
我们虽然没有专门谈论总体程序的设计处理问题,但动静、张弛的规律是一样的,而见其中的可能性更是丰富多彩而无法穷尽。在结束程序的设计处理上,总的原则应在“享受”的境界中帮助身心恢复疲劳,所以更要注意设计能够产生恢复作用的调节性结束活动。可以让儿童欣赏自己的创作表演,也可以让儿童欣赏教师或其他人的(包括音像制品中的)表演。在这个环节中,一般不宜在儿童最后的表演前再提技术性的要求,情绪性的要求也应用“暗示”来使幼儿自愿为之。幼儿表演之后也不宜再进行评判性谈话。师生共同的自我享受性体验才是最好的结束性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