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Tag标签: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
导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与幼儿教师教育事业都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与幼儿教师教育事业都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颁布和贯彻实施以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一时间“幼师转型”成了热门话题。2008年10月8~10日,以“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为主题的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年会在宁夏银川召开。“幼师转型”已历经数年,其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面临着哪些问题?需要继续应对哪些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理事长、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秦金亮教授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历史悠久。从19世纪末萌生,到民国时期制度初立,再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但最近10余年来,我国的幼儿教师教育一直处于转型阶段。作为一直以来关注本领域的理论研究者,您认为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一重大转型的发生及推进?
秦金亮:教育的转型源自社会的转型,幼儿教师教育的转型则源自幼儿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有三大背景。首先,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项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次,它是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展开的。再次,它是在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由封闭走向开放灵活,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乃至一级师范过渡的背景下得到推进的。
本刊记者:三大背景促成下的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面临着哪些问题?
秦金亮:中国幼儿教师教育的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走过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的孕育期,2001年~2005年间的阵痛期,2005年以后的稳定发展期。
在转型过程中,各地幼儿师范学校通过“并入大学”“独立升格”等五种基本方式调整学校布局,逐步实现了幼儿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幼儿教师教育也基本实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灵活。
我国幼师转型虽然成果不少,但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我国的中等师范教育是高度计划经济的产物。师范教育体系开放后,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如学前教育专业选才方式方法问题,偏远地区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重视形式转型超过重视内涵转型问题,对幼儿教师教育质量缺乏监控问题,等等。
本刊记者:也就是说,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要完成转型需要继续应对许多问题。
秦金亮:是的,面对这些问题及挑战,我们建议从以下七个方面去积极应对。一是就全国范围而言,可阶段性地保留三年制中师教育,建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二是改革传统的招生就业方式,有序指导招生和就业;三是建立分级管理体制,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四是建立课程标准,革新培养方案;五是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幼儿教师管理体系,推行新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和聘任制;六是强化各省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构建各省幼儿教师培训网络;七是提倡规模办学,鼓励中师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刊记者:浙江省是经济文化大省,在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的大背最下,其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情况如何?在这场大转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秦金亮:近年来浙江省的幼儿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2007年,全省有幼儿园10411所。幼儿园教师8.27万人,在园幼儿147.78万人。其中农村乡镇幼儿园为7825所,在园幼儿102.11万人,占全省在园幼儿的69.1%;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1%: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39所;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1%。学前教育的大发展为幼儿教师教育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总的来说,浙江幼儿教师教育在转型中善于革新,勇于创新,不少举措开了中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先河。
本刊记者:纵观浙江省幼儿教师教育历史,它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前、三级师范体系下、深化改革下的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各级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措施。您能否概括一下浙江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成效?
秦金亮:浙江幼儿教师教育从最早努力争取成立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到20世纪90年代五年制大专培养模式、“3+2”大专培养模式的大胆尝试,再到本世纪初培养面向幼儿园一线的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模式、“三二二”的专升本培养模式、面向幼儿园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为建立以大学教育为基本规格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三大成效。一是建立了满足浙江省普及三年学前教育需要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二是深化幼儿师范教育体系改革,实现了三级幼儿师范教育向一级幼儿师范教育的办学体制跨越。三是做大做强幼儿教师教育“旗舰”,促进职前职后一体化进程。
本刊记者:众所周知,“旗舰”效应在任何改革中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引领作用与推广价值。为什么说浙江师范欠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在浙江省幼儿教师教育中具有旗舰地位?
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在省教育厅、浙江师范大学的直接领导下,实现了由旧三级师范教育(中专、大专、本科)向新三级师范(本科、硕士生、博士生)教育的跨跃。学院目前专业学科建设水平、科研综合实力、教师队伍中的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获得者人数都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并在全国学前教育院系校中创出了多个第一。如学前教育专业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全国本专业唯一的国家特色专业;第一个制定了以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为目标的专业能力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及相应的培养方案;第一个探索幼儿教师发展学校模式,在幼儿园创建了由大学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幼儿园教师联合组成的实践共同体,以实现“全实践”的专业成长,等等。
学院在转型中正确把握了“大”与“强”、“远”与“近”的关系。目前是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在读本科生最多、专业方向开设最多、课程最为丰富(多门课程为全国首家开设)、实验室资源最为丰富、实践基地最多、获大学生艺术展演奖项最多的幼儿师范学院。借鉴上海市幼儿教师教育转型的经验,我们稳定专科教育,做强本科教育,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做大做强,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省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进程。首先是强大的师资队伍为浙江省高质量的幼儿师资培训奠定了基础。其次是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协助省教育厅师范处制订了浙江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及其教学指导计划,并编写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开通了“浙江幼儿教师教育网”,逐步实现了教育网络资源共享的目标,推动了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进程。
本刊记者: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浙江省幼儿教师教育在转型中确实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都知道,很多体制在转型过程中都会出现次生现象,浙江省幼儿教师教育在转型中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
秦金亮:是的,浙江省幼儿教师教育在转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幼师生培养层次和幼师生素质之间还不能齐头并进。计划体制下的幼师精英教育难以为继,生源质量在下滑。究其根源在于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二是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的灵活性与教师教育管理之间出现矛盾。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各级院校共同参与幼师生培养的办学体制,招生入口随之放宽,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幼师生的整体素质:幼师生就业也出现了严重的地域不平衡问题,“孔雀东南飞”“滞留大城市”等现象非常严重。
三是职前教育大力发展与职后教育相对滞后的矛盾。浙江各县市区尚未建立严格的幼师职后教育体系,县市区一级教师进修学校或教师资源中心还没有把幼儿教师真正纳入其职后教育体系,基本没有专职幼儿教师培训专家,出现幼儿教师培训“空壳化”现象。
本刊记者: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幼师转型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各相关部门作好长期应对的准备。作为省级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和知名幼师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在近期有何打算?
秦金亮:幼师转型需要稳扎稳打,将长远规划与近期计划统筹好。近期需要从以下三点人手。
一是重点培养面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在招生方面,应坚持“进得来,送得出”的培养原则,在县域范围内按一定比例推行公费定向培养模式,多培养能扎根于本土的幼教人才,走生态化的幼儿教师培养道路。
二是培养一批能扎根于基层的幼儿教育专家。乡镇中心幼儿园需要专家型幼儿教师,以更好地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各地市尤其是县级教师培训中心也需要专家型教师,以根据本地实际需要独立开展培训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专家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可以推行“本科+工作实践+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把本土专家培养成反思型的幼儿教育实践专家。
三是要培养多样化的幼儿教师。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学前教育专业要细分,比如宜单独设立0~3岁早期教育、学前特殊教育、国际与多元文化教育、体育教育、游戏与玩具制造等专业方向。第二,各领域教育和学科教育要有特色,并与学生的个性特色相匹配。第三,跳出狭义的学前教育圈子。广义的学前教育包括与低幼儿童相关的社会服务,因此学院近年来增设了艺术教育(儿童综合艺术教育方向)、动画(低幼动漫方向)、玩具科学与工程(玩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等相关专业,以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