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

2012-07-14 19:33:48来源于:六一儿童网 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家长,—,—,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


导读: 北京北海幼儿园 周永革/文 王海珊整理、评述 我们常说,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对前两点我很理解,但为什


北京北海幼儿园    周永革/文  王海珊整理、评述

    我们常说,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对前两点我很理解,但为什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还要家长参与?家长愿意参与吗?怎样参与?我心存疑惑。参加“幼儿主体性发展与教育”课题研究,使我逐渐认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价值,体会到家长是幼儿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他们也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角”。

    最早让我获得上述认识和感受的,是一个名为“我们的家庭”的教育活动。 “我们的家庭”这一主题,源于孩子们的“娃娃家”游戏。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自己干什么去了?”针对孩子的疑问,我认为有必要开展一个认识父母的双重角色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爸爸妈妈既是小朋友的家长,又是社会上的劳动者。我想,这个主题与家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能让家长亲自讲讲自己的工作,不仅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从另一角度认识父母的机会,培养他们尊重、热爱父母的情感,还可以增进他们对社会职业的认识,丰富其社会生活经验。况且,作为教师的我,不可能对各种职业都了解得很清楚,而家长在这方面恰有其独到的优势,可以弥补我的不足。由他们来“现身说法”,一定更真实生动,而且会使孩子们感到亲切。于是我产生了“爸爸妈妈带半日活动”的设想。(家长参与幼儿因教育的方式很多,并不限于直接带半日活动。但周老师设想的家长参与方式,充分考虑到活动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因而显得自然而合理,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我的设想,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但许多家长由于工作性质及时间方面的原因,难以承担这二任务。这时,棒棒当医生的妈妈主动要求试一试。一开始我有些顾虑,因为我们班有不少孩子最怕打针、吃药,会不会因此而对棒棒妈妈有恐惧心理,以至影响活动效果?但我又一想,这不也正是消除孩子对医生的恐惧感的好机会吗?于是就这样定了下来。决定之后,棒棒妈妈又忐忑不安了,说不知道该对这么小的孩子说什么、怎么说。我一边为她鼓劲儿,一边安慰她:“没事,有我做后盾呢!”并和她一起商定计划,做活动准备。

    第二天,棒棒妈妈带着她的“构想”和材料来找我商量。我一看,她准备的材料太多太复杂了:听诊器、针筒、压舌板、处方单、化验单、X光片等装了一大包。于是我向棒棒妈妈解释:小班的孩子年龄太小,所以内容不能太复杂,否则难以理解;内容也不能太多,内容多了,时间势必延长,而小班孩子保持注意的时间又比较短,这样可能会影响活动效果。“哦,这里还有这么多学问呐!”棒棒妈妈明白了。(这实际上也是教师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原理、原则,传递教育经验的过程。家长在参与幼儿因教育,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也分享了教师的教育经脸。)随后,我们共同商量.选取了一些幼儿常见且又能反映医生这一职业特征的材料。在活动开展前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我们利用平时接送孩子的时间,进一步规划了活动进行的过程、方法及一些细节问题。最后决定采用情境教学的形式,通过给小朋友“查体”、“看病”,让孩子直观形象地了解医院的功能和医生的工作。(整个活动的准备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捧捧妈妈是这次教育活动内容方面的专家,而教师则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的专家,二者的互惠互补,精诚合作,保证活动的圆满成功。)

    活动进行得很顺利,效果也出奇地好。孩子们非常专注、投入。即使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也很“规矩”地排队,等待医生为他们听诊。当医生让孩子亲自听听自己的心跳之声之后,他们的兴奋劲就别提了。嘴里学着心跳的“火车声”,脸上写满了惊喜与快乐。我对孩子们的这种表现甚为惊讶,因为平时有个别孩子不太投入,今天却看不到这种情况。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整个活动中涌动着的和谐、自然的气氛。也许是因为头一次由家长组织的活动,也许是因为类似的真实情境的教学形式,总之,孩子们很放松,很自然,时而低声交谈着,时而兴奋地比划着,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医生身上。而我们的医生也很少去管孩子,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无拘无束的活动中,预定的教育目标一点一点地实现着。(真正的大夫、真正的材料、专业而规范的看病过程,这其中的真实性、自然性,理所当然地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使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露痕迹地发生了。)

    这个活动吸引了不少家长,得到了家长的好评。贝贝的奶奶说:“这个活动太好了,孩子们真是很投入,轻轻松松地学了不少东西。”活动使得一些原来顾虑的家长打消了顾虑,主动要求参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唐潮的妈妈主动请缨:“我也想试试,我是教计算机的,只要给我一台电脑,我就能组织孩子们的活动。”(一来百花开,只要看到参与的价值和意义家长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活动结束后,我问棒棒妈妈的感受,她说:“太累了。你们可真不容易,我组织这么短的时间的活动都觉得累,别说你们上一天班了,太不容易了。”她坚定地表示,以后愿意帮助老师做任何事情。(在这里,家长的亲身参与、亲自感受也成为一种沟通的手段,加深了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换来了他们由衷的支持。)

    这个活动在孩子中间的反响也很大。不少孩子回家要求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来幼儿园带半日活动,还有许多孩子成了“医生迷”,嚷嚷着要开“医院”。我们顺应了孩子的意愿,开设了一个新活动区-北海医院,棒棒妈妈主动为小医院提供了常用的医疗器械(废旧材料)。因为孩子们太喜欢这个活动区了,以至于每到游戏时间,小医院总是争争抢抢,人满为患。但是,我发现,孩子的游戏内容多限于简单地重复听诊、开药几种动作,或者到处追着人打针。我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多次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介入游戏,但成效不明显。怎么办?我又想到了棒棒妈妈。我向她介绍了孩子游戏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一起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孩子对医院的主要工作程序不太了解造成的。于是,棒棒妈妈又以院长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指导他们的活动(周老师为了孩子虚心求教的态度自然会感染家长,吸引他们参加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她的建议下,我们增设了“挂号室”和“药房”,成立了“家庭医疗小组”,增添了“保健医”,既满足了更多的孩子想当医生的需求,也解决了医院的拥挤状况。“院长”还亲自对小医生小护士进行了“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正确操作医疗器械的方法。很快,医院变得井然有序了。棒棒妈妈高兴地表扬大家:“非常好,现在像一个真正的医院了!小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也像真正的大夫那样好!”得到专业医生的夸奖,孩子们非常高兴。至今,我们的“北海医院”仍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活动。(捧捧妈妈很快解决了困抚教师的问题,这主要得益于她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由此,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幼儿园并非只是儿童的学习场所,也不只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之处,其卖,家长的很多知识也是我们幼儿教师雷要学习的。幼儿因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儿童、教师、家长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

    这两次活动使得棒棒妈妈成了老师的好帮手。她不仅自己积极协助我们的作,还成了我们与其他家长沟通的“桥梁”,带动了其他家长一起来关心、参与孩子的教育。他们经常询问:“这个内容孩子能理解吗?”“孩子从这里能学到什么?”有时还会提一些建议、看法,并经常主动地把自己了解到的孩子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反应及时反馈给我们,促进我们不断地改进工作。(家长对教育活动的关注,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教师可以从家长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活动深入开展的线索,启发新思路。)

    上述活动不仅带给家长们很多感受,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我真正体会到,即使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家长不仅有热情,而且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他们是教师的合作伙伴,也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安排得合情合理,不过分增加家长的负担,而且按照自愿、互惠的原则行事,家长是会理解并支持这种“参与”的方式的。(周老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请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因的教育活动,取得了各方都满意的效果。这对思考家因合作问题也有很多启示。这样理想的结果清似偶然,其实是她长期注意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信任的结果。周老师从小朋友刚入幼儿园就开始注意了解并尽童满足家长的需求。比如,发现家长最初十分关心孩子的生活适应情况,就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详细向家长说明,同时制作了一张明细表,将每个孩子进餐、大小便的情况列在表上,使家长一目了然。当家长将关注的.焦点转到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方面时,又主动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及时向家长介绍本斑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这些做法,让家长们感受到教师和家长一样关心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从而认可了教师的工作,产生了信任感。这就为后来的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英定了良好基拙。我们不能要求,更不能强迫家长像老师那样承担幼儿因的教育任务,但我们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吸引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进来,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