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Tag标签:幼儿,是,游,戏,主人
导读: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对于孩子们来说,爱好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当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选择符合自己喜好与水平的游戏内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对于孩子们来说,爱好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当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选择符合自己喜好与水平的游戏内容,并在自发的游戏活动中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独立地获得经验时,他们的发展竟是如此的自主快乐和谐。但当游戏的组织者将游戏设立了目标,并作为手段来运用时,游戏的性质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游戏的自发性也会慢慢地丧失,记得曾在《读者》上读过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有一个孩子在院子里滚一个破铁桶,铁桶滚动的响声十分讨厌,吵得周围的人无法休息、工作。然而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就是不听,而且兴趣非常浓。有位老人走了过去,悄悄告诉他,你干得不错,这次你滚一个来回我给你一元钱,孩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完成之后,老人果真给了他一元钱。然后又对他说,你再滚一次我给你五毛钱,孩子还是很高兴,没想到自己这么容易就得到了报酬。又玩了一次,老人给了他五毛钱。这次老人说:“我只有一毛钱了,你再玩一次就给你”,孩子听了有点不乐意,但想想还有一毛钱呢,勉强又重复了一次。最后老人说:“没钱了,你再玩一次好吗?”孩子兴趣全无地扔下铁桶走了。这个故事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儿童游戏怎样转变为工作的过程。具体到幼儿园,游戏被规范为教学的现象十分突出。记得在一次老师公开课观摩活动中,老师组织幼儿玩游戏,我便悄悄地问一个小朋友,你在玩游戏时,喜欢老师来指导吗?他马上回答:“不喜欢。”“为什么?”“老师总是叫我们这样、那样,一会又说谁做得不对,谁又不听指挥………”由此可见,这时幼儿园游戏已经丢失了独立性、自主性。幼儿自发游戏的地位也发生了扭曲。如果一个孩子在游戏时,时时想着如何做才是对的,才不被老师批评,才算听指挥,那么对于幼儿来说,游戏还有乐趣可言吗?
不少专家认为,在进行游戏时,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这是发生在幼儿园的一个真实的场景:一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区角游戏”,有的孩子在美工区绘画,有的孩子在阅读区看图书,有的孩子在科学区练习排序……活动结束后,小希一个劲地问老师:“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玩呀?”老师回答道:“你们不是刚玩过吗?”小希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你认为孩子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呢?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老师的意愿在玩。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有专家认为,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幼儿园教师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