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Tag标签:幼儿,品德教育,因人,施教,,体会
导读: 时下,幼儿品德教育正逐渐被人们重视。十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
时下,幼儿品德教育正逐渐被人们重视。十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不良的品质需要教师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加之幼儿年龄上的差异,使用的教育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了。
在小班进行品德教育时,由于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直接告诉幼儿怎样做,并尽可能用新颖的手段让他们接受。
在中班进行品德教育时,由于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很准确,这时需要成人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比如:针对一件事情,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自己选择哪样是应该的、是对的,从而明白了自己怎样做,形成习惯,这样,可以使幼儿更清楚,更明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正确性,并能正确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他们对一件事情已能自己去判断,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因人施教了。在因人施教方面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是幼儿能力较强,行为习惯较好。在教育时,应以此为典范进行讲评、鼓励,使之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激发幼儿荣誉感,促其更加进步。
第二种是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均表现出聪明、灵活、能力发展水平均衡的幼儿。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其幼稚、顽皮的一面,如能正面引导,效果很好,但引导不当,就比其他幼儿的教育困难得多。我接触过一名幼儿,他聪明、活泼,各方面的能力很强,但很调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气。有一次,他想要坐一个小女孩坐着的红色小椅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步冲过去把小女孩一拖,他不顾小女孩的哭,抬着小椅子带着胜利的微笑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心安理得地坐着。我当时没有批评他,而是走过去采取正面指出的方法。我说:秦XX,你这样做很不对,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你今天这样做我很不高兴。他看我非常认真严肃,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我今后不这样做了,我现在就把椅子还给她。”于是,他马上把那红色小椅子还给了小女孩,并向她赔礼道歉。然后回过头来说:“老师,我做错了,今后改正,你还生我的气吗?”我想了想说:我想信你,一定能改正错误,如果你真的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我就不生气了,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是好朋友,好吗?他听了高兴极了,伸出小手和我拉拉勾,后来,他果然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正面教育的方法,一是因为榜样示范法用在他的身上是不切合实际的,二是他的各方面能力都强,使他有一种逆反心理,如用评价,讨论的方法更不行,那是不会产生这种良好效果的。
第三种是幼儿能力一般或稍差一些,没有主见,总是听别人指使。对待这种幼儿可采用榜样示范法。比如:我班幼儿吴XX,把上厕所的几个小朋友反锁在里面,经调查,是受郭XX小朋友指使的。于是,在集体活动时,我讲了一个主人公是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并且自己很有主见的故事给幼儿听,讲完后,请吴XX站起来回答几个问题,他的脸马上红了,好像明白了老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意思。他回答说,应该向主人公那样关心别人,别人说的话都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对还是错,像我刚才就做得不对。对此事,全班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了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
另一种是能力水平中下,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效果可大有提高。如:幼儿姚XX在玩玩具时,总是乱扔、乱敲打玩具、独霸玩具,并在集体活动时不认真听讲,时常有拿玩具的现象。对此,我连续几次召集幼儿在玩具区坐好,让幼儿观察玩具区的一片狼藉后,不点名地说明这种情况,让幼儿讨论,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许多不该这样做的道理,以及这样做对自己、对周围小朋友和对班级财产造成的影响。姚xx也说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小朋友们一致认识到不该这样做,并且表示今后要爱惜玩具,在集体活动时不拿玩具,也不把玩具带回家。自此以后,集体活动时,没有小朋友争抢玩具、敲打玩具的现象,并且每次玩后都会自觉把玩具归类摆放整齐。常规教育效果也自然提高了。
总之,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能力。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