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Tag标签: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导读: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目标(一)研究价值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苏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目标
(一)研究价值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政治的教育。”因此,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随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渗透,目前,幼儿教育改革呈现两大趋势:生活化、综合化。对生活化课程的提出,充分表明了生活活动对儿童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与其它情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生动鲜活的生活能自然地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具体、直接、可感性、生动性为幼儿的主体性学习提供了轻松、自由的环境和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因此,以生活活动为载体,弘扬和培植幼儿的主体性,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将使幼儿获益终身。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建构“主体——中介——主体”的双主体活动模式,即教师创造性的激励——儿童主体性的发挥——素质的发展。探讨教师主导作用与孩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系,转变师幼关系,使教师以“朋友”、“合作者”的身份去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发表意见、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2、挖掘和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发展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的发展,达到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的最佳效果。
3、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本园本地特点挖掘教材,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生活化课程。在实践中构建做做、玩玩、学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儿主体性学习模式。
二、研究的过程和措施
2001年9月至10月为本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建立课题组,学习讨论制定方案,申报立项等工作。2001年10月——2003年7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调查家庭教育现状,幼儿园结合家庭、社区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计划,实践中调整完善教育教学计划,积累研究资料,进行阶段总结。2003年9月起进入全面总结阶段,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整理本课题论文、案例等资料,对课题做出鉴定。同时科研成果融入学期计划实施论证。
为了较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通过加强课题组全体成员学陶行知、陈鹤琴教育思想,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素质教育等理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师观念,促使教师确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园行政建立课题研究奖励制度,保证研究经费。档案室建立课题档案、资料库,并由专人负责。课题组成员每月开展两次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资料归档整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能正常开展,取得成效。
三、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意识和主体性思维方式。
为实现“主体回归”,必须克服教学观念上的障碍,确立素质教育观念的现代教学观:
1、能动观 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对知识的接纳是能动的主动同化,在接受外来信息时,必定要进行主观能动地加工和重建,获得新理解,进行新思考。因此,教师应有效地“激活”幼儿内化过程。
2、自主观 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幼儿自主地学习与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应考虑幼儿的选择;学习速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应由幼儿确定。教师的任务是给予影响和指导,使幼儿的自主学习过程最优化。
3、创新观 “优不优看创新”应是师幼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幼儿标新立异,敢持己见,着重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并促使其内化为各种创新能力。
4、个性观 个体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发现和开发幼儿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智特能特才,为发展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让幼儿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5、效益观 教学效益是“会学”,是“活化”。通过教学,启发、引导、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理解、创造的本领,使幼儿得到持续发展。这种教学才既有即时效益,又有长远的发展效益。
6、民主观 师幼在教学中是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民主合作关系。教师教学要有意识渗透民主意识、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提高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应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幼儿质疑、批评、争辩,提高其民主参与能力。使幼儿的人格、思维得以发展。而教师在幼儿的反作用下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二)挖掘和营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发展。
1、教师观察幼儿的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
幼儿的生活和成人生活是一样丰富多彩的,它不但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幼儿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材。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理论提醒我们要注意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教材。当教师将视角从书本教材转向生活教材时,发现幼儿的生活是多么有趣而丰富,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有说不完的话题,有解不完的问题,也有他们各种朦朦胧胧的感悟。《水果拼盘》系列活动来源于幼儿在餐厅的用餐经历;《热闹的蚂蚁王国》产生于幼儿对蚂蚁的好奇;《豆豆王国》取自于自然角豆豆发芽的实验,同时解决部分幼儿不爱吃豆制品的生活习惯……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不但开阔了教师选材的视野,而且促进了教师对幼儿的有目的观察,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更能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
2、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教育活动。
真实的情境带给幼儿的是所见即所得,所做即所悟。一些思维活跃的孩子已经看穿了教师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段,他们的反叛行为和语言往往使教师在课堂上很尴尬,然而真实的教学情境却能从幼儿内心激起活动的欲望。《小小自助餐》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幼儿学习科学合理地搭配食品。按常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口授营养知识,但是在真实的自助餐情境中,幼儿边选、边吃、边想、边记录,真正理解掌握了荤素、干湿、粗细搭配的原则。活动中幼儿始终专注地进行操作、思考、交谈,很多社会性行为比如等待、节约、不挑食、保持公共卫生等也都在不言中而育了。
3、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的生活。
以前我们的很多课程内容其实也来源与生活,只是长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属于生活的内容逐渐脱离了生活。让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将属于生活的教学内容还给幼儿,还给幼儿的生活。认识时钟是大班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被我们的老师认为是较难教学的一个坚冰内容,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每班装了一只数字时钟,一方面让老师掌握活动时间,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去关注时钟的运动。
进入大班后,研究者提醒幼儿关注自己几点到学校?几点外出户外活动?几点上课?几点吃饭?几点放学?经常的提醒使一部分幼儿很快认识了整点、半点,在这些幼儿的带动下,大部分幼儿对钟点产生了兴趣,到第二学期教学时,幼儿认识时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生活经验,不但能准确认识整点、半点,而且能说出几点几分,教师只需将记录的方法交给幼儿,因此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生活,不但养成了幼儿关注生活的习惯,而且能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经验,进一步证明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三)在专门的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幼儿运用会的解决不会的,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1、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科学活动一直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许多科学现象不但让幼儿好奇,也让我们的老师兴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改以往以图片介绍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以操作、实验、解决现实问题等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科学活动《掉下来啦》《击木块》《弹性》《认识磁铁》等等都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可操作的活动环境,在认知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利用一些性状解决一些问题或制作一些玩具,如利用磁性做跳舞娃娃、根据物体下落的特点制作纸火箭等等,促进幼儿探索、思考、制作,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2、在综合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课程综合化、整合化淡化了学科边界,解开了教师被捆绑多年的手脚。综合活动的活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它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游戏、区角、劳动、参观、郊游、社会实践等都成为课程,因此综合活动更能为幼儿提供开放的、多元化的、具备探索实践潜力的活动。如《红火超市》活动中,有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家长参与的家庭活动,有教师组织的严谨的课堂教学,也有宽松、自由的游戏活动。既有幼儿园的全园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又有家园互动。
红火超市主题活动基本设计框架
超市
实践活动:超市购物
三八节为妈妈购礼物
引出超市主题
联系父母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介绍本主题
家长带幼儿到乐购超市购物
观察乐购的设施及标志
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乐购超市
观察乐购的设施及标志
钱
人民币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00元以内所有币值
认识标价签
5元的组合
数学类活动
10元的组合
数学类活动
开设银行
银行游戏
超市游戏
收集物品及替代物品
家园互动、全园互动
乐购超市里的标志
美术类活动
与幼儿共同布置周围环境
布置货物架
按区域分类摆放物品
布置肯德鸡
了解典型的西式自助餐
布置收银台
了解超市结帐方式
制作购物篮及购物车
手工制作活动
开展游戏,建立游戏常规
在游戏中实践、学习
四、实践成效分析
(一)教师与幼儿在研究中共同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使教师站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基点上,围绕着教育的“全体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思考如何优化教育过程,从而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使每一个活动环节顺利过渡,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幼儿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扮演了的是演员的角色,这导致的结果是,幼儿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循着老师铺设的轨道运行,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潜能得不到开发。如今,教师和幼儿在教学中是互动的。教师和儿童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教师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再急于给予孩子、代替孩子,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通过对幼儿探索中的环境、材料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是以从上至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
课题研究使教师自主学习、自觉撰稿,所撰写的教育随笔、论文等多次获奖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同时,幼儿在生活活动中丰富了生活经验,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总之,课题研究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老师和孩子是共同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学会了理解孩子,学会了欣赏孩子,学会了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学会了支持孩子的行为,学会了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孩子,孩子在活动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创造!
(二)为我园园本课程的构建提供了平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生活课程的开发,立足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一年多以来,挖掘了大量新颖有价值的生活课程,基本形成了我园的园本课程网络,开展了一系列生活实践活动,如庆“三八”系列活动:和妈妈一起包春卷,打扮妈妈,去超市为妈妈买礼物;主题活动“豆豆王国”、“好吃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蛋”、“学做小主人,学做小客人”、“新闻分享”、“中国茶”、“今天我住幼儿园”、“走进农村”等;生存教育和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活动“小小消防员”、“负重远足”;游戏“热闹的蚂蚁王国”、“影子戏”、“快乐的千足虫”。我们还十分注重资料的积累与整理,不但汇编了获奖论文集,而且编集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设计集锦。“今天我住幼儿园”和“走进农村”还被制作成电视片在武进电视台《武进教育》栏目播出,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在课题研究进入尾声时,我们整理出了富有特色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并将成功的活动案例有机地融入今年全面推行的综合课程中,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家长成为了教育的支持者、参与者。
幼儿园的研究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协助与支持,为了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在对家长的爱好、特长、意向进行调查后,我们发展了一批家长志愿者。每次活动都把活动背景、理念、过程及结果向家长开放。让家长了解我园的课程理念,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以活动组织、材料提供、信息咨询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内的教学与科研。家长还与教师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有趣的主题活动,挖掘了全新的活动内容,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家长、社区三者的互动与合作。
五、存在问题与困惑
1、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老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我们的教师善于学习,但缺乏反思和研究的能力;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反思,形成对教育理论的反思及消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盲从,对于各种观点能进行比较、权衡、论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提出自己的主张,同时解决自己的困惑;教师要通过反思,养成对教育理念的组选及投射能力,不断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产生自觉意识,并内化上升为理论,进而投射于教育实践。总之,教师应逐步掌握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的能力,不断形成较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逐渐提升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获得专业和人格的双重成长。
2、研究内容的开发和系统化
虽然每学期我们都对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作有目的的规划,确定层级目标,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课题活动的开展教师都是随机的、零碎的,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缺乏思考,目标未真正内化,针对各年龄段提出的目标还缺乏科学性,同一活动内容在不同年龄段的目标的提出教师缺乏研究,教师们过于关注内容形式的新颖,缺乏对目标制定的研究。如“水果拼盘”这一活动,曾在不同年龄班开展,但目标形式都相差无异。另外,研究内容的开发还缺乏创新,根据幼儿兴趣生成的课程很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积累。
3、理论的支撑
教师是课程的实践者,但更应是研究者。教师研究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东西,如何用理论支撑和指导实践,使我们的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我们还应加强资料的收集,相关理论的学习,使老师们的实践能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提高教师们的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