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Tag标签:从,职前,到职,后
导读: 幼儿教师研究:从职前到职后 ——第二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综述 侯莉敏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2003级博士生) 2005年3月5日
幼儿教师研究:从职前到职后
——第二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综述
侯莉敏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2003级博士生)
2005年3月5日至6日,中国学前教育学会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在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了“第二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的50余名代表参加研讨会,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许卓娅教授主持,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哓霞教授致欢迎词,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康宁教授和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胡建华教授也到会表示祝贺。本届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幼儿教师研究”,提交论文20余篇,与会者围绕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两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一、 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
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
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是通过职前的培养来进行的,即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设置来呈现的,特别是在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这次会议有数十所来自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系的代表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以及改革设想。广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通过对在校生和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取向、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方面的现状调查,认为目前学前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期通过改革,探索出适合广西以及学生需要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从出版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出版现状的描述与分析,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另一层面的****;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从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幼儿教师的在培养方向、模式和方法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应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扩大课程面,增加人文、社会、科技、自然等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开设研究性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则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为线索,思考当前及未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设置的调整,提出学前专业应培养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可根据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组块,突出重点,强化专业教育。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南通大学等院校分别介绍了他们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设想。
与会代表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大家普遍认为,现在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是新办或刚刚升格上来的专业,办学经验不足,如何进行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是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对大家的困惑,冯晓霞教授、朱家雄教授、虞永平教授分别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并共同认为,培养目标应考虑各个不同地区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定位,目标应该是分层次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的排列组合,不仅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高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才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应加强专业准入的资格审定,以保证幼儿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二、 幼儿教师的职后发展
幼儿教师职后发展的讨论集中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方式、内容及发展策略等外部条
件的探寻,同时也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特点、专业成长的本质以及职业的内在价值等内部条件等方面的认识。袁爱玲教授的“对教师教育研究范畴的思考”主张把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到教师教育的体系中去思考,并提出构建教师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李薇教授的“教师的转变:从传统到建构的反思”,通过对两个幼儿教师参与“幼儿主体性”研究项目过程中的变化的记录,力图探询习惯于传统的预设课程教学的教师是如何向有弹性的、开放的、支持儿童的自信和自主的教师转变,提出了幼儿教师的转变需要循环的实践过程以及教师的发展过程类似儿童的发展过程的启示,在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为研究幼儿教师提供了指导;朱家雄教授的“从展示到记录”,对传统的幼儿教师的“记录”进行了质疑,提出新的幼儿教师的“记录”应该是建立在解释性理解的基础上,记录是在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是记录整体探究中观察到的事实、过程和意义,记录是灵活的、演变的、比较宽泛的,“从展示到记录”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过程;刘晶波的“幼师给了我们什么?”通过对职前与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与访谈的比较研究,力图描述与探询理想中的幼儿教师的形象与教育行为。随着研讨的进行,代表们进一步对传统的幼儿教师在职的培训方式提出了挑战,认为需要对传统的 “师徒教师教育”的教师在职培训方式进行改造,同时,构建以幼儿园为基地的“园本(校本)培训” 的师资培训等模式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不同班级、不同学段的教师交流和沟通,创设合作的项目,增强幼儿教师之间合作的机会,使教师文化能够朝着合作文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一条发展方向。
随着研讨的深入,代表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幼儿教师的职业内在价值进行了探
讨。南京师范大学的顾荣芳认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幼儿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的发展过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是对幼教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但也有代表从教师内在价值的探寻出发,认为教师的成长首先来源于对自我的认同,即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工作,让创造成为职业的主旋律,其次要重塑自我的专业形象,这包括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努力,也包括外界在立法、教育体制、管理和舆论导向等多方面的支持。在研讨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职业压力及心理问题也大家所关心的,面对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压力,教师要学会调适自己的不良心理状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心理控制能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加强自身修养,促使健全人格养成。
朱家雄教授为大会做了总结,他认为,本次研讨会选择的教师教育研究的议题,充分反映了学前教育改革从前几年的关注课程转到近年来的关注教师,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学前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经之路;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高校教师自我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关注自我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学前教育的理论界应继续深入研究幼儿教师面临的种种问题,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各种支持。鉴于此,下次会议的主题依然确定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最后,朱家雄教授代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感谢南京师范大学为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所做的努力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