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Tag标签:从,,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培养
导读: 现象描述: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
现象描述: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位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最后几位小朋友吃完饭时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笔者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幼儿虽已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中,要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还需要进行反复练习。经过探索与研究,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1.增加认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情感是与认识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我向他们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接着我又带幼儿学习歌表演“让座”。先让幼儿体验老婆婆站不稳,需要别人的关心与照顾,再让幼儿体验为老婆婆让座,汽车上的乘客都为他鼓掌,使幼儿懂得谦让所带来的光荣与愉快。通过情感体验,幼儿产生自觉、稳定的行为,感受进行分享与谦让行为的快乐。
2.通过开展角色游戏进行行为练习。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进行游戏,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游戏。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分享和谦让的行为。我组织幼儿开展了“大家一起玩”的游戏。在游戏中提供一辆玩具车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饼干。我向孩子们提出,当有“客人”来“娃娃家”做客时,“妈妈”“爸爸”和“宝宝”应当怎样分配这些玩具和饼干?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启发他们学习分享和谦让,把玩具车送给客人玩,把小饼干留给自己,让幼儿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分享与谦让的行为也能随之产生。在玩“书报亭”的游戏时,我准备数量较少的图书,有的孩子拿到了书,有的孩子没有拿到,我就问拿到书的孩子:“别的孩子没有书看怎么办呢?”让幼儿通过思考,自觉产生分享的语言和行为。有的幼儿说:“把这本书给他看吧!”并将书递给没书的孩子,对这些有分享言行的幼儿我进行了表扬,以激发其他幼儿产生分享行为。
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所体现出的语言和行为是相当真实的。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天班上有一把小椅子坏了,一位小朋友没有了座位,我就着急地问:“你没有小椅子怎么上课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说:“和我一起坐吧!”有的说:“把我的小椅子给他吧!”边说边递上了自己的椅子。对这些言行一致的幼儿我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幼儿中树立榜样,让其他幼儿都向他们学习。还有一次午睡时,一位小朋友找不到小枕头。我就暗示其他幼儿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他,得到帮助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感谢,让给予帮助的幼儿体会到帮助别人分享与谦让的快乐。平时,我注意抓住每个教育时机,适时进行教育诱导。通过随机教育,幼儿在反复的行为练习中巩固分享与谦让的行为,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教育在幼儿身上的作用是明显的。现在孩子们在分享和谦让品质上言行一致的表现有了很大进步。一次,班上孩子过生日,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分了块蛋糕。大家正准备开始吃,突然“唉呀!”一声,一位小朋友的蛋糕掉在了地上,我走过去安慰他并把自己的那块给了他。等我回过头时,只见一个个盛着蛋糕的小碗摆在了我的面前,孩子们都争着说:“老师你吃我的吧!”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通过教育,孩子们已真正学会分享与谦让,并用自己的语言和实际行动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