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2012-07-14 19:53:39来源于:六一儿童网 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挫折,教育,对,幼儿,,重要性


导读: 挫折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摘要:在人生浩瀚的大海中,挫折是汹涌澎湃的海浪,拍打着生命之舟从起航到彼岸。生命之旅无坦途,挫折是每一个人


挫折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摘要:在人生浩瀚的大海中,挫折是汹涌澎湃的海浪,拍打着生命之舟从起航到彼岸。生命之旅无坦途,挫折是每一个人要面对的问题。无数的事例已经证明,能否正确的对待挫折,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世界的主人必须学会竞争才能生存,而面对竞争只懂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他们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要充满自信,有适应社会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很有必要。也是当前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3──6岁的幼儿,他们的社会交往正处于一个高涨期,他们迫切的希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交流。在这期间你会发现他们犹如一个个的社会人,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特别是在游戏中。角色的增加,交往次数的增加,那么遇到的挫折也就会随之增加。因此,幼儿园的挫折教育就尤为重要。  
一个美国孩子摔倒了,母亲说:“宝贝,自己站起来!”然后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孩子,直到孩子自己站起来;一个非洲孩子摔倒了,母亲没有说话,只在孩子旁边反复模仿摔倒并站起来,以无声的实际行动教孩子自己站起来;一个中国孩子摔倒了,母亲马上跑过去,扶起孩子,不停地说:“宝贝,别哭,摔着没有?”有的还直跺地面:“都怨地不好,让宝宝摔倒了,妈妈打地,宝宝乖!”于是,孩子不哭了。这是一个小而简单的故事,可是当你听完这故事时,你是否会觉得还有一点其他的什么味道吗?久久回味着!你想知道这三个不同国度的孩子以后会怎样吗?让我来告诉你:将来成长的孩子中,美国的孩子独立坚强,从小就学会了照顾自己;非洲的孩子也能自己照顾自己,从小就离开父母去闯生活;而中国的孩子似乎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中,无风无雨时尽情享受父母的照顾,有风有雨时,更是躲在父母的怀抱中,不敢独自去面对。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应付挫折,会让孩子活得更好。父母过多的保护往往使孩子的翅膀越来越软弱!  
一、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的“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他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二、幼儿常见的几种心理挫折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很容易受到挫折。常见的心理挫折有学习挫折、交往挫折、情感挫折等。

  1.学习挫折
  由于学习上的失败或偶尔失败而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障碍就是学习挫折。
  2.交往挫折
  由于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惶恐,害怕与人接触。这种情绪体验就是交往挫折。
  3.情感挫折
  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获得情感满足。当朋友欺骗了自己,或是背叛了自己,因为朋友之间的变故而造成情绪、情感波动就是情感挫折。  
三、实例分析幼儿遇到挫折的反应
  
1.焦虑。焦虑是幼儿预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是孩子处于挫折时最普遍的心理反应。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烦躁不安。例如:我们班有个叫顾展诚的小朋友,他常常是一个人玩,你时常看见他一个人独处。班上的几个调皮的小朋友每次看见他一个人玩就喜欢去做“恶作剧”:把他才拼搭好的宝塔给推倒,把他的拼图给扫到地上,此时他受到了交往方面的挫折。他不知道怎么和同伴说,不知道怎么来解决这件事。他的表现是:先大叫,然后跺脚。还不解气满教室的乱跑,嘴里还不停地边哭边说“干吗呀,干吗呀,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此时他的焦虑、他的烦躁不安、他的担心与恐惧油然而生。

  2.冷漠。有些孩子在受挫折后,并不表现出自己的愤怒情绪,而是压抑自己,以极为冷漠的态度对待挫折,这种挫折反应形式称为冷漠。冷漠是表面上漠不关心,实际上并不是不在乎不在意这件事。例如:我们班有个叫王宇康的小朋友,他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是数学。一次数学课上,小朋友都在做题目了,他看看旁边小朋友都在动笔,他无动于衷地看看,然后在纸上乱画。老师问他,他说不会。表现出一种冷漠、无所谓的态度。此时他遇到了学习方面的挫折。当老师耐心教他,他会了以后,高兴地拿着作业本给每个小朋友看。说明他的冷漠是表面现象,他的内心还是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与肯定的。

  3.攻击。攻击是孩子遭受挫折后所采取的一种激烈的行为方式。攻击行为又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直接攻击是指当孩子受到挫折后,所引起的愤怒情绪,从而对对方发起直接攻击行为。例如:我们班的张宇杰是个很有自信心的小朋友。总是觉得自己最好。什么都好。在一节美术课上,A小朋友说他画的不好看。他立刻大声的辩解:“我画得就是好。”他们的争吵引来了一组的小朋友。结果大家都支持A小朋友的观点,一起指着张宇杰的画说不好。张看这么多人都指正他,他越来越难过,然后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就是好嘛,就是好嘛。”此时他看见了人群里的A同学,想起就是他挑头的,立刻捶了A同学一拳,两人都哭了。此时的张宇杰遇到了情感的挫折,因为大家都不认同他,他的一拳属于直接攻击行为。那么转向攻击行为又是什么呢?转向攻击指当孩子受挫后,把攻击对象转向于其他的人的行为。例如:我们班的李丁宁小朋友有一次下午和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了矛盾,结果他‘吃亏’了,心情很不好。当他外婆来接他时,一进门,他就边哭边拍打外婆说:“你怎么才来呀,我不是叫你早点来的吗。”外婆说:“我已经早了呀。”“没有,我是要你第一个来。”其实李丁宁他是把挫折感通过攻击外婆而发泄出来。

  4.耍赖。耍赖是孩子在遇到挫折后不承认结果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受挫后的表现方式。例如:我们班的汤逸飞小朋友下围棋很好,一天他主动要和老师下。结果下着下着他感觉自己快要输了,把棋子一扫说:“我不想玩了。”此时他遇到了挫折,他输不起,只能赢不能输。不敢面对事实。

  5.逃避。逃避指孩子在受到挫折后,不敢面对现实,拖延时间,陷入一种幻想之中,在想象中寻求满足。例如:我们班王欲田小朋友过生日那天,他请了许多小朋友去参加聚会。而且是在下午来接时一个个当面发出邀请的。刘依然很自信地认为自己能被邀请到。可是一个、两个、一直到10个还不是她。她心里有点难过,一个人到旁边没人的地方去玩了,等妈妈来接她时久久不愿离去,她还在等,因为王欲田和被邀请的小朋友还没有走,她想看看是不是到走的那一刻自己才被邀请。一直在拖延时间,处于一种幻想的境界。当他们都走了以后,发现自己还是遭遇到了挫折才哭了起来。

  在不同的挫折情境下的反应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大人应该从孩子受挫后的反应中及时去感知孩子的挫折以及原因,而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疏导,让孩子顺利地走出挫折。  
四、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挫折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走出大人爱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能做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能解决的事,家长不要去帮忙。如:孩子摔倒了,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想要玩具,就得自己去拿;衣服呢?要自己去穿、去脱……切不可把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由家长去包办代替,把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消除得干干净净,要让孩子渐渐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其次,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提高幼儿战胜挫折的能力。幼儿的抗挫力是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长的,所以要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经验,才能有效地提高抗挫力。1.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讨论:当接到陌生人打电话找你家人,却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怎么办?当你在公共场所与父母失散了,你怎么办?遇到火灾怎样做?遇到困难怎样寻求帮助?等等,通过讨论使幼儿懂得一些基本常识.2.教给幼儿一些生活小常识,如:不小心烫伤了手脚应赶快把烫伤部分在冷水中浸泡;沙子入眼不能用手揉,要不断眨眼用泪水冲掉沙子,并尽快找成人帮助;蜜蜂蜇人后会死去,你不去惹它,它不会随便蜇人等。有了一些常识,幼儿遇事就不会惊慌失措,而且慢慢学会了独立应付偶发事件。

  第三,适当地给予批评,尝一尝失败的滋味,也是一种培养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好方法。许多处于“众星捧月”地位的孩子,聪明伶俐、骄横傲慢、好胜好强,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喜爱,在各种游戏和竞赛中,父母总是让孩子胜利,做事情总是表扬孩子做得最好……这样孩子久而久之产生只能接受表扬、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心理;偶尔接受批评,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生活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失败,所以平时对于这样的孩子,应及时引导适当批评,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并予以适当的约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让这些孩子做主角,经常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做做配角,在竞赛活动中,也不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胜利,适当地让他们体验一下失败的滋味,知道成功的艰难,以增强其抗挫的能力,使他们今后能经得去大风大浪的考验。

  第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难度不等的情景训练。正常情况下,幼儿遇到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并及时给以语言和态度上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困难,以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障碍,培养孩子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能冲破阻碍、重新站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同时老师和家长要教给他们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它、克服它。不过设置的情景应适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把握好困难和问题的难度,避免孩子产生畏难情绪不敢去做,从而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第五,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总会遇到各种难题,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接触社会、认识自然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与同伴交往,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开始,作为家长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发生了矛盾,哭着向家长求援,家长不要急着去帮忙,对孩子所遇到的这种挫折应该和孩子商量解决的办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在平时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

  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几件事情就能见效的,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最终孩子拥有强劲的翅膀,能在人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