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初探

2013-09-01 23:43:21来源于:六一儿童网 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个别,化,教育,初探


导读: 个别化教育并非单纯是个别教育,相对于模式化,统一化,课堂式的集体教育而言,它是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创


个别化教育并非单纯是个别教育,相对于模式化,统一化,课堂式的集体教育而言,它是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教育。个别化区角就是为适应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特点的幼儿根据兴趣、需要和能力让每个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获得发展的场所。通过多层次的活动内容及材料让孩子通过主动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使自己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

那么根据我们的摸索,初步体会到了个别化区角的作用:


可以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兴趣、需要和能力来参与活动和探索学习,这是集体教学无法做到的。
更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实施个别化教育,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最佳场所。
幼儿在活动区中的活动情况是教师更真实、更直接地观察、了解幼儿,寻找最近发展区的依据。
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学习,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地方,因而对他们的个性展示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有了这个作用作为我们开设个别化区角的准则,那么我们在创设个别化区角时要充分考虑利用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合理安排各区域,或增添或更改区域格局,兼顾主题和自然生成合理安排区角内容。

(一)合理安置各个区域

  活动区一般由益智区、美工区、计算区、语言区、建构区、表演区、科学区、生活区及音乐区等组成,在进行区域设置时首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幼儿活动的需要来进行,不必每个区的种类都一定要配齐,而是应根据本班工作的实际来安置。虽然小班化教育使幼儿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但仍须注意:


各个区域可以小家具分隔开,但要便于幼儿的自由选择和教师观察。
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的区域要分隔开,减少互相干扰。
材料的摆放要便于幼儿选择和拿取。
区域的划分要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如:阅读区要安排在光线明亮处,益智区可安排在安静区域以减少注意力分散,美工区的安排要近水池便于清洗等。

(二)合理选择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之一,也是活动区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小班化教育使幼儿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机会,也可使教师更细心地观察和指导,在内容选择时要注意:


安排的内容要丰富有趣,有吸引力。如美工区的玩色,由印花布,变色的水,吹画,调色师等许多活动内容组成,丰富有趣的活动会使幼儿流连忘返。
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既可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又能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
选择生活中的知识内容,注意多元文化的吸引。如:认识蔬菜,可在活动区中分菜,捡菜,还可进行简单的蔬菜拼盘、造型。可让幼儿认识邻国的国旗,准备些介绍世界名胜,著名风光的图片等。
选择内容要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使孩子想玩,会玩。例如:小班幼儿的娃娃家,生活区中有舀米、喂饭;运动区中有送货等带有表演或角色性质的活动内容,让孩子在自我表现和发展的同时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中班可选些锻炼技能(剪、贴、捏)、探索知识、培养智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等)的内容。大班应选择难度略高的或较精致的技能锻炼内容,并注意选择培养幼儿意志力,注意力,独立性,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内容。
(三)注重活动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但是我们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区角材料更换的时间不合理,有的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投放的材料只求丰富,针对性不够,投放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相对忽视活动区的教育功能。

为了更好的使个别化教育落在实处,我们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大胆尝试,探讨在材料投放上注意些什么、以怎样的方式投放等,引导幼儿尽情地进行主题活动外的更深的探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了尝试,使得活动材料的投放利于实施个别化教育:

  首先,投放材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兴趣参与活动,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例如,让小班孩子学习扣揿钮,单用衣服练习显得太枯燥了,老师想出了做毛毛虫的方法,让孩子一节一节地扣揿钮,孩子在这些憨态可爱的毛毛虫诱惑下很高兴地练习起来了,没多久,人人都会扣揿钮了。有些材料除了老师来准备以外,也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让幼儿的作品为范例,可以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并在活动中互相竞争提高能力,手工区剪下的花边等,老师收集起来既可作为下次活动的材料,表演区各种手剪纸偶头饰都是孩子自己创作的作品,调动了每个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然后,投放材料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说投放材料既要考虑本班整体水平和当前主题,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我们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看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在观察过程中,我们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指责、不轻易批评孩子。并且注重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能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如围绕“弹性”的主题,在区域中增添海绵、小皮球、拉力器、气球等,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弹性,对弹性形成初步认识。在提供材料时,注意让材料能激发所有儿童各种智力,同时也考虑到幼儿在同一种智能发展上的差异。

  另外,投放材料要注意层次性和递近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近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例如:同样是一个班的孩子玩拼板游戏,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投放材料是区别对待的,在小班时投放简单的4—6块拼图板,升到中班后同样是拼图板,但投放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到了大班,拼板不但数量多且有方向顺序要求和难度加大了,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再以同一区域的幼儿剪纸为例,幼儿是由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剪厚纸→会镂空剪发展的,我们提供了随意剪、剪直线、折剪、镂空剪这些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去选择活动材料,在不断地成功后向高层次发展。

其次,投放材料要力求多样化。这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样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还应根据活动区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我们所分解的不同的材料层次,投放不同材料,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盒、纸杯、纸绳、纸盘、彩色纸、瓶盖、毛线、石子、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使幼儿在制作、绘画、捏泥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各个活动区投放不同的材料,更加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他们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

教师是活动环境创设的总设计师,并在活动中担当多种角色。她是活动材料的准备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过程中的观察者,部分活动中的指导者,活动结果的评价者和鼓励者。因此,教师还要做到:教师在指导时留有余地,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学习,给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因为对幼儿来讲活动过程更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蕴藏在每个幼儿身上的潜能,创设适宜其潜能发展的区域环境,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活动的设置只有小班化的独特性及其兴趣、需要,才能帮助幼儿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

上海浦东新区三林镇中心幼儿园  顾林英

网友评论: